第325章 325.爭先恐后非本意(2/2)
其实宋朝不是没有人意识到这烂招不行的,比如富弼就曾经向宋仁宗上书过。因为西北党项边事大起,宋军又在好水川、三川口等地大败,需补充精锐勇敢兵士,以抵御党项的侵攻。
於是富弼便建议朝廷选將练兵之外,重视军队其他方面的建设,正式提出西军那些投效军前的效用材士不再刺字的建议。
单单靠厚给衣料赏赐,是没有办法招募到真正的勇士的,哪有勇士自甘墮落,去当什么狗屁的贼配军?
好男儿这会儿谁肯当兵啊?一当兵就要在额头或者耳前刺字,走出去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小赤佬,指不定在背后如何骂呢。
宋仁宗最终批准了富弼的上书,包括在河南內里的一部分“教阅军”,也都免去刺字,鼓舞他们或守边,或作战,或操阅。某种程度上,这些兵士的战斗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焕发出了不同於一般刺字军的新气象。
但是吧,那会儿富弼也没有说完全废除刺字。
或许从內心深处来讲,富弼和宋仁宗都认为军队和军人乃是祸乱之源,就是贼,就是寇,就是该死的存在。但是又不得不拿来驱用,无可奈何之下网开一面,忽悠几个傻大个去同党项羌互杀了帐。
只不过到了现在,二圣和临安朝廷所考虑的已经不单单是这个了。更重要的是打肿脸充胖子,
一个王朝越到末期,就越重视什么规矩,什么体统,什么祖宗之法。
毕竟他们已经失去了和新生事物相抗衡的能力,或者说也不愿意接纳並了解新生事物,实现循环更替。可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大有取代之意,怎么办?
自然是用还没有彻底破烂的日体统日秩序来施加更多的条条框框,试图限制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
一时间或许会奏效,甚至效果可能还非常好。可如果被新生事物发现旧秩序不过是外强中乾罢了,那反噬必然会极强机烈。原本或许还能和平转变的,最终必然变成恐怕暴力的大洗牌。
说起来,和平转变的例子属实罕见。大约任何一个旧秩序,最终的选择都是狂欢到死,而不愿失去哪怕片刻的权力。
选德殿內的二圣,小皇帝赵还则罢了,一个七岁的孩童而已。倒是谢太后,面色阴晴不定。
若非她歷经三朝,久看风雨,或许早已拍案而起,叫人去把那张巡捉来,送到御街上梟首示眾了。
竟然自说自话,直接和二圣的旨意对著干,这难道不是“反”?
哪怕张巡真的反了,那倒好办一些。毕竟张巡魔下的御营兵,还没完全被张巡洗成私兵。一旦张巡反了,必然產生混乱。
重点是现在张巡不反啊,而且做的是这种“小事”。在上位者看来,这是祖宗体统大事。可在下面的军將大头兵看来,这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好事,完全上升不到什么谋反的小事一桩。
很想惩治一番张巡的谢太后,最终还是坐了回去。虽然她昏招也不少,可到底见得多,知道现在绝非和张巡翻脸的时候。
不仅不能和张巡翻脸,还得做到张巡前面,向全天下布告,这是圣君天子的“仁政”。乃是激励三军將士,奋勇为国尽忠的新政。希望將士们再接再励,保扶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