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210.阿剌罕计上心头(2/2)

要是阿剌罕被射著,那可就不像史天泽败死一般轻易啦。史天泽並未参与两浙之间的作战,之前不是在襄阳和鄂州督理后勤,顺道养病嘛。军中既无他的部眾,也无他的家丁,死了真就是死了,顶多让元军议论纷纷一阵。

事实上算是此时征南大军第三號人物的阿刺罕就不同了,他是仅次於伯顏、

阿术之后的大將。魔下一万五千人之眾,打溧阳损失了一些,也有一万数千,阿剌罕一死,必然大乱。

別看元军煌煌二十万之兵,一位万户、总管、汉军元师这样的高级军將,实际只有几千人的直属部队。

举个最有名的例子,汉世侯张柔之子张弘范,最终灭宋的大將军。他现在跟著伯顏南下灭宋,魔下多少人?

官任毫州万户,魔下至多不超过四千骑,

忽必烈时代得以在《元史》之中有传的名臣大將,普遍就和现在的张弘范差不多。都是只带几千人的部眾来参战,阿塔海、博罗欢、忽剌出、怀都等蒙元大將,无一不是,均只有几千人的部眾。

能带几千人,並且把几千人带好了,打胜仗,那就能够在一部国朝史上立传。

如此局面下,拥兵一万数千的阿刺罕要是死了,元军肯定出大乱子。左右的亲兵怎么可能充许他再靠前?可他就是想靠前。

为啥?

为了看木头。

先前张巡和王安节等人出城强袭范文虎大营,击走了范文虎。彼时元军二十万大军的营地都被张巡派包圭去拆了个七七八八。

成型的料子木板,一则数量太多,二则担心有疫病,就都丟在城墙外头到护城河这间的空地上。让太阳暴晒个把两个月,杀杀毒,才好继续使用嘛。

就算不拿来打造什么工具或者建筑,搬进城里面烧火做饭也挺好啊。很多城守到最后,粮食倒是还有,可是柴火没了。守兵就拆民房,甚至把战死者的骨头拿来生火烧饭。

虽然一部分的木料转移进了城內,分发给老百姓烧柴,可相当大部分的木料,如今还堆积在城下,並未挪动。

苦思战策的阿刺罕在看到大量堆积於城下的木料时,就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攻城想法。当然这个想法还不完善,他还需要一些了解,一些知识补充,以及几个本地人。

本地人的话,他的营內有好些。阿剌罕军中不少將官,都掠夺了溧阳附近的女子,在营中服侍自己。按理说军队里不能够携带女子的,可哪朝哪代真的完全禁止了呢?

汉军军队里藏女人,唐军军队里也有藏女人的,论是军纪还不如汉军的元军咯。

隨便暗示两个將官,当天晚上就有两名本地的女子被献到了阿剌罕的军帐中。阿剌罕对於那事暂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让两名女子坐下。告诉她们好好回答问题,如果能够回答的圆满,他就派人把二人放走。如果还有家人,就送还本家。

两名女子朝他叩拜行礼,其实也没什么本家可回了,但离开元营总好过在营內朝不保夕。

隨即阿剌罕就接连询问了几个本地的天气,风向,早晚情形,雾气腾消一类的问题。两名女子一一作答,算很详细,

心下更加有策的阿刺罕欢喜非常,但他仍旧谨慎,没有只问这两名女子。又派人去润州,带了两个润州本地的小官吏来询问。小官吏的回答和两名女子几乎如出一辙,令阿刺罕非常满意。

於是阿刺罕下令全力打造竹筏和木筏,不用太大,就是后世b站里面拍个“孤舟蓑笠翁”的画面,加个什么关山酒、弱水三千的配乐,表现所谓意境的视频里那种“一叶小舟”。

最好是能够让一名士兵直接拖动的大小,方便快速的从水面转移到岸上。

左右的军將不解其意,但既然是阿刺罕有命,吕文焕、范文虎他们只能领命而行,短时间內就打造了二百多张竹筏木筏。阿剌罕也不需要这些筏子有多牢固,只需要能够划过常州护城河即可。

之后就是下令从润州调来稻草,润州和建康那边秋收已经结束,有得是干稻草。至少一二万束,之后隨用隨补,反正儘量发运来。

火油什么的也得准备,这个有点困难,但也还好,建康那边筹集了一部分给阿刺罕。油和草都到之后,阿刺罕就下令用油淋草,再阴乾数日,专以备用。

在他准备的这段时间內,冲壕的元军好容易填出来七八条通道,同牌柵土墙后的宋军展开肉搏战。难以抵挡的宋军在张巡的命令下,收兵退入城內,准备依託护城河展开防御。

於是城墙上的张巡,瞧见了城下的元军开始在护城河边大量下水竹筏木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