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176.卫生防治要展开(2/2)

战马的马蹄长期泡在水中,或者浸在烂泥里,蹄子会霉烂的。这一点毋庸置凝,本来马就是一种挺精贵的动物。

说起来为什么城下的马动,城內的人不动呢?因为常州的地势高。

或者说的更明白一点,就是常州城墙內外的人类长期聚居区的城基和地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被抬高了大概两米。

自从隋末的沈法兴建立梁国,定都常州之后,常州城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营建。唐末又受到杨吴政权,以及之后的南唐政权所重视,累次修筑城池。

营建宫室、衙署和宗教建筑,首先考虑的就是防火和避水。避水的办法就是抬高地基,你抬我也抬,城內的一般民房隨之抬高。

到了眼前这个当口,常州城內的地基,实际上要比城外乡村,高上一点五至两米。

举个更加浅显的例子,上海。在1900年代前后的租界时代,由於外国洋商和移民的大量涌入,上海的近代化城建就开始了。彼时租界政府对於租界內的新规划区域,为了避免黄浦江各水系的泛滥,有计划的普遍抬高地基0.8-1.2米。这个过程在建国后,尤其是改开后进一步持续和加强。

以至於到了2024年,上海中心城区,尤其是经歷过大规模改建的城区,其城基的高度,相较於1900年之前,已经普遍抬高两米左右。

很多1900年代的建筑,如果再去看,会发现他的入口或者大门,在路基以下一米处。

更极端的例子,河南开封。宋代的开封城,在2024年的开封城地下十米处。

当然开封是因为连绵的洪水泛滥带来泥沙,以及人为的不断抬高,共同作用才导致得。

所以咯,现在常州城內因为城基较高,且大量的河流水系存在,可以四面排水,於是尚未出现淹水的情况。

而城外的元军就没这好运气了,除了鸡墩这个大高台上不积水,入目望去,

整个四野几乎都被泡在水里。

说城外是一片泽国夸张了,但即便是地面上,也有一层薄薄的积水。天上不停地下,地上又来不及排出,可不就暂时停留在地面上了嘛。

人还可以勉强忍一忍,马不行。

元军中的军將们纷纷下令,把精贵的战马往高地赶。四面寻找乾爽一些的高地,免得马蹄天天泡在水里。

可除了那些已经被占领下来,充当营地的土墩外,哪里有什么高地?整个江东平原的海拔才几米啊,別说高地了,小土丘都没有。

尤其是元军因为骡马多,先前还故意靠近水源地扎营。这会儿全都得转移。

以前只有五米宽的小河,现在暴涨到十五米宽,那都是给伯顏面子。

“韃子骡马数十万,这要是处置不好,折他十万二十万的,哈哈。”张巡当然幸灾乐祸啦。

元军的战斗力,少说有个三分之一,是庞大的骑兵群体提供的。这没了战马,那还能叫骑兵嘛?儘管下马打起仗来同样厉害,可没马之后,他们的战术选择就大大减少,甚至在水网密布的江淮地区,还没宋军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