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回答(求追读)(2/2)
除非平日里就有吃生食的习惯,否则定然吃不惯。
而生食方面,两人最多也就能够接受生鱼片罢了。
洛辰二人毫不怀疑,若是去吃怀石料理的话,他们敷衍地应付一番后,后续还得找个別的地方再吃些东西垫垫肚子。
否则,如何应对下午繁重的工作?
对於艺人来说,接受採访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拍宣传照就更是了。
甚至採访会更耗神,因为要过脑。
不过脑的话,可是很容易起节奏的。
某些明星的路人缘,往往就是被那么一两句没过脑的话给败坏的。
下午四点,洛辰、刘艺菲二人与《时代》周刊的外派记者见面地点果然不再是会议室,而是smer平常用来给自家歌手拍一些简单的宣传物料的摄影棚中。
《时代》周刊的团队也要比《周刊文春》多上近一倍,从化妆师到灯光师,再到摄影师,可谓是应有尽有。
这次的採访倒是不需要洛辰再从中进行翻译,因为採访时並不说日语,而是全程英语。
作为外交人员子女,洛辰的英语也是十分过关的,不涉及太多专有名词的日常交流绝对没问题。
话又说回来了,涉及到医疗、律法、科技等领域的专有名词,哪怕是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能认出来的,也就只有该领域的从业者罢了。
对於《时代》周刊而言,还有一点需要注意。
那就是无论该周刊有多少个版本,里面的內容其实相差都不大。
平时有大约2篇文章不一样,gg不一样,各区域收各区域的gg费,封面也不一样。
有大事件的时候內容及封面完全一样,就gg不一样。
之所以分成丑国版、亚洲版、欧洲版等等,主要是为了保证全球发行的时效性、以及收取区域性的gg费。
也就是说,这份针对洛辰和刘艺菲的採访,实际上全球的订阅者都能看到。
当然了,登封亚洲版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人家採访团队刚到的时候就说了。
至於其余各版的封面,大概率没戏。
这边的採访相对於《周刊文春》来说,就没有那么尖锐了。
虽然也问了刘艺菲为什么要到岛国来出道成为歌手,但表述起来就让人舒服得多——
“请问刘艺菲小姐,是什么让你在拥有丑国国籍之后,在15岁那年毅然回国成为演员,又在你18岁的时候来到岛国成为歌手的呢?”
对於这个问题,刘艺菲斟酌了一番后,便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前一个问题,我想是因为文化差异吧。看看好莱坞,那里虽然聚集了来自全球各地怀揣著各自梦想的从业者,但我们需要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在好莱坞活跃的华人,都不是直接从好莱坞出道的。”
刘艺菲这番回答也算是点到即止。
谁不知道丑国种族歧视十分严重?
纵观所有华人明星,几乎都是在华国市场走到顶端之后,方才有底气去好莱坞谈合作的。
若是背后没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托底,人家凭什么將机会给你、而非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