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道德底线还是太高了(2/2)

哦,不对。

布尔战爭现在还没有爆发,这倒是提醒了约书亚,或许他可以抢在大英之前控制南非金矿。

但前提是他必须先壮大尼尔斯,否则再大的財富他也守不住。

-----------------

莱昂號,甲板上。

船只尚未离港,席婭失神的望著地平线的尽头,在那里,深蓝的海水与蔚蓝的天空几乎融为一体。

自她出生以来,她就从未离开米斯基托。

而可以预见的是,她一旦离开就很难再返回家乡,因为约书亚不会允许。

“这座城市不会再作为王都,但我可以把它命名为米斯基托,你觉得怎么样?”

声音从席婭右侧传来,少女看著不知何时来到身边的约书亚,眼神有些复杂,轻声道:

“谢谢。”

约书亚有些诧异,因为少女的感激似乎是发自內心的。

可这著实有些诡异,你们的国王脑洞大开,族人死伤无数,可你现在居然在真心对我说谢谢,这合理吗?

约书亚觉得难以理解,但席婭的想法却迥然不同。

蒂卡尔是因为基尼奇的死才对约书亚充满偏见与仇恨,但席婭不会,她可以理性的看待这件事。

即便是站在米斯基托人的立场,约书亚作为胜利者实在是过於仁慈和慷慨。

因为如果把胜利者换成米斯基托人,失败者换成丛林中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那按照米斯基托人对待这些『蛮人』的一贯作风,他们会把男性青壮年全部卖给联合王国以换取珍贵的物资,女性也会成为分配给米斯基托战士的战利品,老年人则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同理。

如果米斯基托人被其他蛮人部落征服,他们的结局也是一样的。

而如果把胜利者换成其他白人,也有印加帝国和阿兹特克帝国的前车之鑑。

反观约书亚。

他虽然杀了很多人,其中还包括米斯基托人的国王。

可这是战爭,战爭就没有不死人的。

相比之下,米斯基托人死的人算少的。

况且死难的也都是战士,尼尔斯的士兵並没有闯入民宅屠杀平民。

而约书亚一没有把米斯基托人变成奴隶,二没有把女性当作战利品分给尼尔斯的士兵,甚至还信守承诺的招募米斯基托人加入军队。

至於强行带走她和蒂卡尔,这本就是战胜者理应享有的权利。

也正是因为约书亚的仁慈,席婭才会主动献上金矿。

约书亚不会读心术,也不理解席婭为什么要谢谢他,但他依然坦然接受席婭的感谢:

“不客气。”

他之所以不屠杀米斯基托人,是因为尼尔斯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地征服周围的国家,也就势必会在这个过程中吸纳越来越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这意味著,尼尔斯註定会发展成多民族国家。

为了避免尼尔斯在不断爆发的激烈民族矛盾中变成火药桶,最终落得和南斯拉夫类似的结局,约书亚就必须谨慎处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甚至乾脆从一开始就儘量別留下矛盾。

所以从长远来看,大屠杀这一类的选项自然是能避就避。

儘管约书亚自詡有著灵活的道德底线,但对於这个时代而言,他的道德底线就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