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我的背景全靠你的想像(1/2)

第233章 我的背景全靠你的想像

距离李凤先返回燕京,刚过去十天,光电局就下来通知:

《师父》正式下证了。

从送审材料到拿到许可,前后加起来,甚至没超过二十天。

这个消息,对於李凤先来说只是系统技能的一次正常操作,但在外界,尤其是在深谱此道的老炮儿们眼中,却不亚於一场八级地震!

中影集团,副董事长办公室內。

身居高位的韩老三,正审阅著一份关於明年重点项目的报告。

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

韩老三扶了扶眼镜,不紧不慢接起:“餵?”

“三爷!是我,於东!”电话那头传来了博於东標誌性的大嗓门。

他和姜闻、冯裤子等人都是韩老三提拔起来的,从北影厂出来后,也没少受韩老三的关照和提拔。

这次和李凤先的合作,也是在韩老三的示意下促成的。

“小於啊,什么事这么火急火燎的?”

“三爷!李凤先的《师父》下证了!”

於东的声音压低了几分,但那份惊却愈发明显。

“哦?下证了啊!好事嘛。”韩老三不以为意地笑了笑,“那片子我看过样片,质量確实不错,拍得很扎实,有新意,下证是迟早的事,等会——“

韩老三很快察觉到了不对劲,追问道:“电影什么时候杀青的来著?这就走完流程了?”

“不是——三爷,这里面没您使劲吗?”看韩老三也不知道,於东纳闷了,“杀青还不到一个月,从最终剪辑版送上去,到今天拿到龙標,才用了二十天啊!”

夺少?

韩老三都愣住了,脑子飞速运转!

他太清楚这背后的意义了。

正常的电影送审,首先,需要电影在定剪后需要送到省级地方电影主管部门进行初审。

这个阶段主要是看影片的价值导向是否正確,有没有过多的不良情节。

如果通过了,会发《影片审查决定书》,如果不行,会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光是这个过程,快则十天半月,慢则一拖再拖。

而只有省级通过后,才能將所有材料匯总,送到国家电影局进行终审,领取片头,也就是那个金灿灿的龙標。

这一步同样需要十到二十天,但现在全国电影產量激增,送审量巨大,大家基本都做好了排队延期一到三个月的心理准备。

一部电影送审到下证,哪怕中间不被打回修改,顺顺利利上两三个月,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有没有快的?

自然也是有的。

某些根正苗红的主旋律电影,被一堆中字头、国字头的大佬单位联名出品的,自带光环,甚至可能几天就下证了!

但《师父》这电影,讲的是民国武人开馆的江湖事,明显和主旋律无关,也没有任何官方企业支持,却能享受到这种火箭般的过审待遇,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这小子背后有人!

而且这个人的能量,大到可以直接影响电影局的审批流程,甚至让下面的人一路绿灯,不敢有任何耽搁!

“这小子—”韩老三喃喃自语,眼神变得无比深邃,“藏得够深啊!”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对於东说:“小於,你和这小子合作,可得用心处著。这年轻人不简单,

绝对不简单!”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京圈的核心层里,小范围地流传开了。

大家都是人精,一听这匪夷所思的过审速度,立刻就品出了其中不寻常的味道。

一时间各种猜测四起。

各种版本的流言语,在各种饭局、酒会和私人会所里悄然传播,为李凤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

李凤先还是从其他人嘴里,听到了这个哭笑不得的猜测。

就连一向对八卦不感兴趣的姜闻,都忍不住借著喝酒的时候问他。

“小子,跟我说句实话,你这速度,也太他妈快了点,是不是——哪位叔叔伯伯发话了?”

姜闻自己就是大院子第出身,问话方式非常直接,也非常圈內。

“哥,您可真是抬举我了!我要真有那背景,还用得著找你帮忙吗?”

他半真半假地解释道:“其实说白了,就是运气。送审的时候,正好碰上电影局的领导们开会,说要扶持有新意的、能体现咱们中华文化精髓的作品。我这片子,恰好就撞枪口上了。领导们看了样片,觉得拍得还行,讲的又是咱们传统武术的规矩和传承,价值导向很正,就特事特办,给走了个快速通道。”

“所以啊·—这纯粹是政策的东风,我这就是一头被风吹起来的猪而已”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捧了官方,又把自己放在一个运气好的位置上,合情合理。

姜闻当时眯著眼睛看了他半天,最终哈哈大笑起来:“你小子人不大,说话倒是滑不溜手!

行,不管你是被风吹起来的,还是自己长了翅膀,片子牛逼才是硬道理!什么时候上映,言语一声,哥哥我带著人去给你捧场!”

“得嘞!谢谢哥!”

被姜闻这么一问,李凤先算是彻底打定了主意。

既然大家都觉得我背后有人,那我就索性把这个“人”的身份给坐实了。

这种云里雾里的神秘感,在圈子里,有时候就是一张最好用的护身符。

完全没想到过审直通车这技能,除了省时间,还无缘无故让自己成了背靠大佬的神秘新贵了!

电影过审,龙標到手,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確定档期和制定宣发策略了。

为此,李凤先特意把於东请到了自己公司来喝茶。

李凤先自己的办公室,装修风格是后现代工业风,水泥灰的墙壁,裸露的管道,搭配上原木色的办公桌和充满设计感的金属书架,显得既前卫又充满格调。

李凤先泡上了一壶顶级的武夷山大红袍,茶香裊裊,沁人心脾。

然而,当李凤先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於东却完全没有了品茶的心情。

“什么?”

於东眉头瞬间紧锁,又问了一遍:“凤先,你-你再说一遍?我刚才可能没听清,你要把《师父》的档期,定在什么时候?”

李凤先看著於东那副不敢置信的表情,依旧气定神閒。

他修长的手指捏著茶杯,迎著对方的目光,微微一笑:“於总,我说,就定在一月份的春节档...

“这有些太冒险了!”自家的新副总李军也按捺不住,他赠地一下站了起来,因为动作太猛,差点带翻了椅子。

“李总!哦不,凤先!我托大叫你一声凤先!我知道你年轻,有才华,有衝劲,但咱们做事不能光凭一腔热血啊!这是在自杀!是开著小板去撞航空母舰!春节档是什么档期?那是他冯裤子的自留地!”

李军的语速极快,唾沫星子都快喷出来了。

於东没有说话,但阴沉的脸色,已经表明了他的態度。

李军说的,正是他心里想的。

“凤先,我们不是在开玩笑,这是真金白银的投资!冯裤子的贺岁片,从97年的《甲方乙方》

开始,到后来的《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一声嘆息》,再到前年的《大腕》-他已经连续制霸这个档期整整五年了!

“冯氏喜剧这四个字,在春节期间,就是一块雷打不动的金字招牌!全国的老百姓已经养成了习惯,过年走亲访友,全家一起去看冯裤子的电影,都快成新年习俗了!我们这时候一头撞上去,

不是明摆著给人家当垫脚石,当炮灰吗?”

李凤先静静听著他们的话,为两人面前已经空了的茶杯,重新续上了茶水。

“你们先听我把话说完。”看他们的唾沫星子差不多了,李凤先才开口道。

“我知道你们的顾虑,也承认冯裤子確实有两把刷子但是,我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不是头脑发热的。”

他放下茶壶,伸出两根手指,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

“第一,我们来分析一下对手。冯导的新片叫《手机》,我托人问了大概的剧情,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喜剧,讲的是手机引发的婚姻信任危机,探討的是谎言和现代科技对人际关係的衝击。而我们的《师父》是什么?是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民国武林传奇,讲的是逝去的规矩、武人的尊严和最纯粹的传承。两部电影,从类型到风格,再到核心受眾,其实並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重合。”

“来看《手机》的,可能更多的是被冯氏喜剧品牌吸引的家庭观眾和都市男女。而我们的《师父》,吸引的会是广大的男性观眾、从小看香江功夫片长大的那一代人,以及追求视听刺激的年轻群体。现在的春节档市场容量,已经不像前几年了!”

“市场盘子越来越大,大到完全可以容纳两部,甚至三部不同类型的大片同时上映。我们不是要去抢冯导碗里的那块肉,而是要和《手机》一起,把整个春节档的这口锅烧得更热,把市场的蛋糕做得更大!”

於东和李军听著李凤先的分析,脸上的表情稍稍缓和了一些,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为了一种审慎的思索。

不得不说,李凤先的这番分析,確实有几分道理。

但李军还是提出了最现实的问题,他坐了下来,身体前倾,狐疑地问道:“话是这么说,可院线的经理们不傻啊。有冯裤子这尊大佛在,他们凭什么给我们排片?到时候人家华宜的发行团队一发力,《手机》的排片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我们只有可怜的百分之十,那还怎么打?”

先锋文化布局院线的操作目前才刚刚开始,李军这些天一直在外面跑,八字还没一撇儿,现在上映电影还是必须得看其他院线的脸色!

“你问到点子上了。”

李凤先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正因为对手是冯裤子,是华宜兄弟,我们才更要选择和他同台竞技!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最高明、最省钱的宣传策略!”

他看著两人依旧疑惑的眼神,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边步边解释道:

“你们想像一下,如果咱们怂了,躲开了,选在十一月或者十二月上映,媒体会怎么报导?最多就是一一新人导演李凤先力作《师父》上映,口碑不俗,然后呢?就没了!在贺岁档前夕这个片子扎堆的时间段,我们很快就会被淹没。但如果,我们定档春节,和《手机》同一天上映,那標题会是什么?”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著二人,自问自答道“初生牛续不怕虎!新人导演李凤先携《师父》公然叫板喜剧之王冯裤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