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丰厚的回报&战略抉择(2/2)
可以说,敢於跟qq正面竞爭,能活下来,都得感谢小马哥的偏爱。
企鹅全力推流的实力,看当初的企鹅微博就知道了。
短短几个时间,月活就飆升到了5000万+,还是相当恐怖的。
即便是极光,也不敢说能达到这个水平。
而在企鹅版微信,用户量突破千万量级之后,小马哥便有了力排眾议的理由,不断加大对其的资源及流量扶持。
自此,微信便彻底势不可挡。
一年用户破亿。
两年用户破3亿。
三年月活破3.5亿。
截至16年,月活破8.9亿,首次反超qq,成为国內用户体量最大的社交產品。
17年,月活破10亿。
等到了21年1月份,日活突破10.9亿,成为国內史上首款且唯一一款,日活达到10亿级的超级app。
所以,即便极光目前已经掌握了不小的优势,也还是不能飘。
一方面,后头有一个张晓龙。
另一方面,前面还有一个手q。
隨著智能机硬体性能逐步增强,手q也將隨之逐步解封。
不过到那时,悠米社区app,以及极光几年时间积累下来的百万开发者大军,同样也可以全力施展。
总之,这註定是一场以年为单位的持久战。
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第一步,先解决张晓龙团队的微聊。
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把用户规模,拉开足够大的差距即可。
同为移动端轻量化原生im应用,两者的功能高度雷同。
一旦用户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且跟后来者拉开足够的差距,社交赛道极强的马太效应,將让领先者吃掉整个市场90%的红利。
届时,即便企鹅拿出手q的全部资源,微聊也跳不出他们的生態引力场更何况,到那时,估计都不需要极光出手,企鹅內部的斗爭,就足以让微聊陷入“资源悖论”。
很好理解。
其一,微聊和手q,用户高度重合。
当企鹅试图通过两者,对外双线作战时,实际上也是在同一用户群体中,互相爭夺对方的用户使用时长。
微聊的用户越多,这种予盾也就愈发严重。
其二,微聊和手q的底层架构和技术路线,很大程度上无法兼容。
这种技术路线上的割裂,导致两者开发同一功能,需投入两倍这资源开发、测试和维护,进一步加剧资源浪费。
其三,企鹅內部存在典型的“赛马机制”。
手q团队和微聊团队,分属不同事业群,双方在资源分配、kpi考核上,存在正面竞爭关係。
当高层决定加大微聊投入时,手q团队可能面临资源被抽调的风险,导致其生出牴触情绪,或是消极应对。
反之亦然。
这种组织內耗,將进一步放大,二者在技术与用户层面的矛盾。
结合以上种种原因,小马哥只要足够理智,就必然会放弃双线作战,做出战略取捨。
当然,他要是实在不服气,执意要加大投入,双线作战,洛川也十分乐意见得。
毕竟,谁又会不喜欢看到,自己的竞爭对手,在一条死路上夺命狂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