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疯狂的攻势!&朴实无华的战略(2/2)
软体。
最大的是移动飞信。
q信项目,主打“免费简讯”,依託运营商资源,降低试错成本,属於稳妥打法。
如今,又新增了羊城张晓龙团队,作为第三个项目,承担探索新赛道的使命。
“三驾马车”,本质上是企鹅在移动网际网路转型期的战略对冲。
虽极光来势汹汹,且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但也没什么好怕的,优势仍然在他们手中。
“智东,技术方面呢?”
授顺思路,小马哥揉捏著微微肿胀的太阳穴,看向集团cto张智东,而后得到了一个异常简洁,却也在意料之中的答覆。
“很强。”
正如当初,雷布斯深度分析微信时的感触一样,张智东同样被震了个够呛。
微信这款產品,虽表面看上去有些“简陋”,也没太多功能。
但其底层关键技术,可以说是极光移动网际网路技术、通信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堪称“隱私保护范式革命”的哈希匹配技术,自是不必多说。
极光最为擅长的分布式架构,单集群足以支撑数百万级並发。
完全重构的通信协议栈,使得微信极度省电、省流量,伺服器成本也大幅下降。
而这也正是移动网际网路的生存刚需。
现阶段,主流智能机电池容量,普遍在1000~1500mah,且处理器功耗控制不成熟。
3g网络下,持续联网续航,普遍不足4小时。
这导致用户对“后台驻留应用”极度敏感。
而im类软体,需要实时接收信息,必须频繁唤醒手机,进一步加剧了耗电。
多数用户都会选择关闭后台数据,牺牲实时通信体验。
另一方面,国內3g基站初建成,3g套餐价格居高不下。
比如,移动50元套餐,仅含30mb流量,超出后1元/mb。
且偏远地区常常会退至2g状態,这也导致,用户对流量同样极为敏感。
这两项,也是困扰全行业的最大痛点。
而如今,极光却通过重构通信协议栈的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同时,微信能在短时间內,覆盖2000+机型,实现快速渗透,且安卓、i0s、塞班端ui交互高度统一。
这说明,极光必然研发了一套,“跨平台开发框架”,实现了“一次编写,多端编译”的能力。
对此,张智东毫不怀疑。
毕竟,极光连“极光os开发者工具包”这种黑科技,都能搞出来。。
而这套“开发框架”,將使得微信后续的叠代更新效率,远胜於需逐端適配的竞品,形成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
同时,在塞班s60v3等內存受限的机型,微信的冷启动速度<2秒,远低於同期其他app,5~10
秒的启动速度。
这说明,微信大概率採用了某种静態编译+动態加载分离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仅加载当前使用的功能模块,閒置模块缓存在虚擬內存中。
使得塞班机型的內存占用,控制在5mb以內,大幅提升启动速度和流畅性。
而同期同类应用,普遍超过10mb。
在张智东眼中,以上这些,才是微信最强的核心竞爭力!
远比所谓的一键导入通讯录、导入悠米社区好友等功能,更加坚不可摧!
但让人头疼的是,这些技术,全部都是最硬核的底层关键技术。
需要长期技术积累,而非短期模仿便可突破。
换句话说,没有半点取巧的余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跟进。
而极光对他们有著至少,12~18个月以上的领先。。
小马哥默默嘆了口气,那股熟悉的无力感,再次涌上心头。
这便是极光一直以来的竞爭策略。
朴实无华。
偏偏又无解。。
追吧。。
还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