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科技帝国的前置条件&打个折,1200万,10%~(1/2)
第207章 科技帝国的前置条件&打个折,1200万,10%~
当前阶段,鼓励员工自主或內部创业的企业还不算多,但在后世,这种现象其实还是蛮普遍的。
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將公司“平台化”。
跟“开放平台”的理念有些类似。
这种制度的好处是,可以打破层级束缚,有效激发组织活力。
並通过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满足其“创业成就感”,从而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
就比如刚刚的米哈游三巨头。
他们已经不缺钱了,最起码不缺“小钱”,接下来该追求的,自然是自我价值。
在这种时候,不论是鼓励他们內部创业,还是以资源扶持入股的方式,支持他们自主创业,都可以將他们留在“极光系”的生態之中。
同时,员工依託企业的资源开展创业,也降低了员工的心理负担,可以有效提升创业成功率。
很容易理解。
独立创业,他们需要担心资金,担心技术,担心渠道,可能还会担心被人搞。
但如果有极光科技帮他们背书,以上的所有问题,都將不是问题。
他们只需要把精力放在项目本身即可。
这是双向的成就。
此外,通过內部创业的方式,极光也可以不断小成本试错,探索新的业务增长领域。
还可与外部资源,如高校、投资机构结合,形成內外协同的创新生態,推动技术积累和长期发展。
总之,好处多多。
但这事儿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而是需要一套完整且成体系的方案。
首当其衝的便是资金扶持模块。
企业需要设立专项基金,並建立一套风险评估体系。
从项目可行性、市场前景,到团队执行力全方位扫描,评估创业项目的潜力与需求。
再以此採用灵活多变的拨款方式,或一次性注入启动资金,或依据项目阶段分批次投放,以確保创业团队不会因资金匱乏,天折在摇篮之中,同时也降低公司的亏损风险。
其二,资源对接平台的搭建,同样至关重要。
技术、渠道、人脉等企业的核心资源,如何才能高效流入创业团队,帮他们跳过那些繁琐且耗时的原始积累阶段。
其三,激励机制。
物质层面,合理的股权分配,丰厚的项目分红等等,要让员工实实在在尝到甜头。
精神层面,盛大的表彰仪式,专属的荣誉称號等等,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其四,创业失败的保障措施,
內部创业还好,有公司帮忙兜底,怎么也不至於沦落街头。
自主创业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赔得毛都不剩,甚至还欠一皮燕子的比比皆是。
为此,公司需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方面,设立“创业安全网”基金,专门用於缓衝创业失败所带来的衝击,为员工提供一定期限的生活补贴,维持其基本的生活开销。
不过有极光在背后照看,应该不至於赔到这种程度,但该准备还是要准备的。
万一呢?
另一方面,公司要组织专业导师团队,针对创业失败项目,帮员工展开深度復盘,挖掘其失败的根源,並进行心理疏导。
而后为其量身定製,后续的个人成长与职业规划建议。
此外,企业可以承诺,员工创业失败后,依然拥有回归原岗位或同等適配岗位的权利,进一步打消他们的顾虑。
总之,种种举措,都是为了让员工,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搞事业。
很多时候,创业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
掛壁除外。
跌掉了,能够再爬起来,並依旧保持锐气,才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就比如前世的王星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