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你的根在大唐(2/2)

郭元振憨厚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无奈。

“我在长安的仇家权势非常大,他用了手段,逼我回到长安,我没有办法拒绝。”

“那你...

“如果我没事的话,將来我们或许会在长安见面的。”

库尔阔流下两行热泪,郭元振长嘆一声,道:

“纵然如此,你也千万不要有什么怨恨,记住......你和我一样,我们的根,都在大唐。”

唐人善战,唐人也善守。

而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虽然兵书上没有这么说,但武安还是看到了自己这么做的成果,只是让他有些不快的,是幽州都督那边送来的军报,说黑齿常之违背朝廷詔令,擅杀俘虏的奚人王,激起了奚人部族誓死抵抗之心。

歷史上的武周时期,朝廷军队在和奚人三次大规模交战中几乎全败,战死青壮无数,也使得边关一带的境况愈发恶劣。

现如今,唐军根本没必要再去分兵提防辽东,而是可以尽情的在辽西之地投入兵力和资源。

有时候战爭也是可以越打越富的,黑齿常之在前线领兵作战,后方,则是由武安派出了专门的人进行牵头,组织了大规模的商队,专门跟在军队后方不停的消化掠夺来的財富和资源。

牛羊牲畜可以卖钱,品相好的外族牧民,也同样可以。

“地方上的这些官,一个个的当官时间长了,把官场那一套用到我的军队里来了。”

武安拿起笔,在幽州都督要求撤换黑齿常之且禁止军队再肆意出战的文书最底一行,批註上了“不准”。

“再写一份文书,呈递给三省和兵部,准备从河北再徵募五千兵卒和足够的钱粮,同时,发动其余部族,让他们配合朝廷用兵,战后,其罪可免。”

先锤你一顿,然后再让你当带路党去锤你家的邻居。

中原有一个成语叫唇亡齿寒,但同时也有一句话一一识时务者为俊杰。

大唐朝廷在碰到战事的时候,內部尚且有那么多的投降派和失败主义大臣,那些被锤过一顿的部族,会比朝堂上的官僚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唐军的可怖。

这不是唇亡齿寒,更像是在一局游戏里,同时把你战绩和户口簿都打成复数的对面大佬,在比赛结束后向你发起了组队邀请。

你是说,唐军不会再打我们了,还会领著我们去劫掠和打胜仗?

哪有坏处,全是好处。

宋璟誉抄好了新的文书,抬头看向武安,有些不安道:

“这样做,会不会被人说是跋扈?”

武安如同没听见一样,继续道:

“这个幽州都督,让他收拾好行李,回长安养老吧。

另外,让他临走前,派人把幽州都督的印信送给黑齿常之。”

“大王。”

宋璟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臣必须要提醒一句,黑齿常之,多年前毕竟是百济旧將,给他太多的兵权和权柄,此为施恩过甚,反而容易让他尾大不掉。

对於此人,还是需要提防的。”

虽然宋璟不知道安禄山,可正常人都会防患於未然,朝中早就有了黑齿常之带著军队横行不法的诸多传言,更有甚者,说他想要带著辽东军去三韩故地,恢復百济的宗庙国祚,他自己当百济王。

武安微微侧首,看著悬掛在自己书房墙上的那幅巨大舆图,上面不仅有大唐的疆域版图,更有周边很多小国和部族的標註。

原先诸多刻画外族进攻的標记和路线,都已经被唐军各个方向的出征路线所取代。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是太宗皇帝说过的话。”

武安缓缓道:“后世子孙,焉能违背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