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不用封万户侯(2/2)

大將军既然想要报仇,等日后时机成熟了,自然有的是机会。”

武安能听出狄仁杰委婉的规劝之意,只是笑了笑,哄道:

“狄兄说的话,我记住了。”

丘神去了外地,如今常跟隨在武安身边的人也就是梁信,平日里虽然为人和气,但沉默寡言,话头不多。

將军府小书房里的常客不多,来来去去也就那么十几位,梁信有时候可以在里面旁听,有时候在外面守著,不过倒是把所有人认了个齐全。

而今日还没到黄昏时分,人就已经来了不少,不仅是小宋先生和姚先生,另外那些在朝中正儿八经任职的官员也来了,在大堂里吃了简单的餐饭,就匆匆进了书房。

“梁將军,进来吧。”

“哦,好。”

梁信进去的时候,书房內有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新设计好的壁炉旁边围坐著几个人,借著明亮的烛光,有人展开一副舆图,抬手指在其中某处。

“按照预定计划,明年正月开始,朝廷就会派出使者去边关上和吐蕃人接洽,划定个疆线,原先的甥舅之国,到那时候就直接变成了臣属下国,每年朝贡再添一等,送宗室入质。”

吐蕃似乎是明面上吃了一个大亏,私底下,其实已经挨了好几顿毒打。

他们边关上已经换了好几次將帅,各种小动作不断,然后都被大唐这边的黑齿常之著头髮一巴掌抽了回去。

要打,是真的打不过,所以现在只能先跪下来喊爸爸。

朝廷这边看到的就是敲打完成,所以现在就要把章程定下来。

对於天后那边而言,吐蕃吃败仗和吐蕃灭国,本身区別其实不是很大,相反,如果早点確定一个结果,她反而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梁信在旁边默默听著,没有发表意见,他偷偷环顾一圈,发现今天坐在这里的人没有狄仁杰,

除此之外,几位官品较高的官员也不在。

换句话说,现在书房里的人,全都是武党里面的“铁桿”,关键时候可以跟著武安造反的那种。

而武安要做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天后如果急著要结束双方的战爭状態,解放朝廷的一个重担,那就等於是挡了武安的路,因为后者的目的正好相反。

武安的最终目的是攻灭吐蕃,这个目標完成的越好,他的收益就越高。

“这个事情倒是不难解决。”

有人开口道:“吐蕃使者在长安死了好几批,休战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谈下来的,更何况河西军那边,只要裴行俭支持.....“”

身著青衣的姚崇也缓缓道:

“裴行俭未必能全心全意支持我们打下去,他正在经营安西,河西这边再打下去,不仅对他好处不大,反而还会跟他爭夺朝廷的资源。”

河西对吐蕃,打贏了,用兵的是武安,带兵的是黑齿常之程务挺等人,和裴行俭关係不大。

所以这次休战看似来的仓促,其实支持的人不少,或许再过两年,朝堂上又会有人忍耐不住想要挑动开战,但这时候,大家第一反应还是能不打就不打吧。

大家盯著舆图上的几个圈和朱红色標记的行军路线陷入沉思,因为武安的要求,如今河西那边人力物力都准备好了不少,现在更是已经开始提前筹划在当地新修几条官道方便粮道运输。

已经带起来的节奏,自然不可以因为这次小小的休战和谈就戛然而止。

但能决定这次休战结果的其实不是朝廷或是吐蕃,相反,裴行俭的意见很重要。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就连开口提醒的姚崇也皱眉思索著,如果要让裴行俭这时候旗帜鲜明地站在武安这边,也就代表后者必须要拿出更多的资源贿赂裴行俭。

梁信试著代入了一下裴行俭的思路,也在心里默默摇头,觉得很难说服。

裴行俭如今名震西疆,镇抚安西,这种人其实不缺资源了。

在安西彻底站稳脚跟之后,裴行俭先前和武安的那波同盟已经告终,双方靠著姻亲和一些不痛不痒的利益维繫关係,想要再深一步的话,除非武安真的率军灭了吐蕃,在西疆军队里勉强能和裴行俭平起平坐,才能得到后者的认可。

但武安若是想要率军攻打吐蕃,他必须先得到裴行俭的准允和帮助。

“这个事情很简单啊。”

大家立刻抬起头,不光是梁信还是姚崇,都看向了坐在书案后翻看案卷的黑衣青年。

武安放下手里的书,开口道:

“我们可以让朝廷派出使者的同时,再派一队户部的官员,使者负责和谈休战,那些户部官员就负责清查河西军和安西军的军中帐目。”

姚崇皱眉思索片刻,和旁边的几人对视一眼,忍不住佩服道: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