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抢地主(2/2)

可饶是如此,骆宾王也不得不主动提醒了一句:“大將军善待將土,抚慰黎庶,但朝堂上那些大臣和天下的那些个世家大族也不能完全忽略过去,该有的体面,还是要给的。”

整件事的开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要是没人喊停,双方肯定会继续撕咬下去,至少以自前的实力对比来看,自家大將军这边还是处於劣势。

“高智周当朝致仕,其子被流放到岭南,他自己被迫领著其余家眷还乡,家產抄没,但至少命保住了;而裴炎一家子就更不用说了,满朝上下都在保,我也就是流放了他的子嗣,让他家里的女眷直接回乡。

算下来,被整治最狠的甚至是我自己的本家,他们有什么好委屈的?”

骆宾王嘆了口气,幽幽的想著:高智周是七八十岁的老臣,他当朝辞官,打的是百官的脸;裴炎和武三思死的又太过於离奇,要说这背后没人逼迫,谁信?

他没有再劝说,而是感慨道:“海晏河清已经是极好的事情了,真的有必要再斗来斗去吗?”

武安回答道:“不在朝堂上斗出一点动静,就算我把天下治理的海晏河清,

又有谁承认?”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公平的,比如说大家刚开始当婴儿的时候,有些人就已经完成了一辈子的划分。

大唐在这方面其实也做了一点努力,但不多。

贞观年间其实还好,太宗皇帝並非全然需要所谓的世家门阀互相制衡,他提拔人才不仅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江山社稷,多少也存了再给寒门一条晋升门路的心思。

而他的儿子和儿媳则是为了在朝堂上玩平衡,拉起一派打另一派,多方在朝堂上进行无休止的內耗。

武安一开始考虑过要不要改革一下科举制度,但仔细了解过当今的一些弊病后,科举的问题反而可以无限往后推,原来的一些制度依旧可以继续施行,最多是多设一些名额,然后儘可能地加一些防止舞弊的措施,

虽然不知道这样做会不会提前催生出什么黄巢王仙芝一类的草莽,但好处在於不会立刻激发更大的衝突。

时间到了十一月,各处都开始陆续传递迴消息,除却三门峡地段负责修筑河工的队伍,其余河段的漕运几乎全程工,保守估算的话,每年至少可以往关中输送二百五十万石的粮食。

“刘仁轨把第二批钱粮送过来了..::..潘师正也打发人送来了帐目,指定了万年县和东都的两处地方,让我们自己派人去取。”

姚崇在旁边念帐目,宋璟在眷抄副本,武安揉著眉头,道:“佛寺那边怎么说?”

“兴教寺和青龙寺等寺的主持都说择日亲自登门拜访大將军,香积寺等寺庙则根本没有回信,钱,现在也只收到了不到八百贯。”

虽说先帝对道家颇有兴趣,但天后现在则是对佛家露出了善意,佛寺那边也频频派人入宫讲法理宣教义,不知道双方是不是在感业寺里结下的善缘。

后世很多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大多会去看望一下母校,留个纪念,难不成天后也想报答一下“母寺”的照顾?

不过感业寺是禁苑里的皇家寺届,不方便动。

武安沉吟了一会儿,问道:“先前朝廷賑灾的时候,这些寺庙在做什么?”

姚崇立刻回答道:“买地,买人,折换金银珠宝,要是查访一下的话,大部分寺庙里面都少不了贪赃枉法的事情,不过,道观里面也有类似的勾当。”

“道观先不管,查佛寺吧。”

武安摆摆手,语气隨意道:

“查完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