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成王(1/2)

第205章 成王

说起武安,就肯定会联想到长安城里的一眾官宦人家里的贵妇和千金,一想到她们,就必然会联想到雪白的胳膊和腿....

武安一直觉得自己的风评就是被其他人有意败坏的,不过这並不妨碍他为大唐添砖加瓦的真情实意。

刘仁轨作为代表出面,已经把各家筹措起来的钱粮交过来了一批,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买命钱了,大家一边在心底诅咒武安心想著什么时候有一个盖世英雄出来把武安杀了,一边还得很热情的上交著自家的存粮。

刘仁轨似乎无意於和武安对著干,裴炎被关进了大理寺,空出的缺口和事情基本上都是裴炎临时主持起来,让朝廷恢復正常运作。

自从先帝大行之后,朝堂上有一部分臣子先是选择支持越王,而后又支持霍王,接著便是裴炎反正三姓家奴已经做了个遍,现在刘仁轨当权,他们自然又要投靠过去。

好在刘仁轨似乎並不如明面上那样清高,倒是暗中接纳了他们,在朝堂上也给这些人提供了新的庇护,只是无意於重新爭夺权力。

旱灾到了冬日也就算不上太大的问题了,朝廷在迎来了一段难得和平的时间之后,仿佛一下子快进到了冬日,长安城里下了一场小雨,一夜之间全城寒凉,最要命的问题也就成了如何保暖。

武安手里捻起一朵发枯的,质感其实还行,但是衣在如今的大唐属於稀罕物,就算是已经可以作为衣服的填补料子使用,但远远没到普及的时候。

种,首先是选种,再者就是种植技术。

这两样,如今的大唐都没有,只因为大唐本身將作为类似於奢侈品一样的存在,也就基本上不会有太多人去专门研究这种东西。

武安当然不是全才,要是他能从无到有,把调教成大唐人民最需要的样子,那他现在最应该研究的是水稻。

能让全国人吃饱饭穿暖衣服的时代,其实也就才持续了几十年,至少在古代基本上不会存在这样的盛世,饿死人冻死人都是常有的事情。

“从关中和江淮那边各自挑一块地方,全部开始种,官府每年按官价收购,让当地刺史和农民儘可能去多研究多栽培,最好是將全部流程登簿成册,全部记录下来。”

骆宾王微微頜首,手上加快了速度,把武安说的话全部都记录下来,等墨跡干透之后才把文书放在一旁。

一旁的桌案上已经摆了数十份类似的文书。

武安推行政令已经几乎没有了阻碍,只要把文书拿给天后过目,后者点了头,基本上都能帮忙推行。

至於说如何协调官吏如何发布命令,那都是天后的事情,她做这种事情得心应手,效率很高,

大大节省了武安的时间。

武安也不好又跟母后要钱又让母后做事,时间一长后者肯定要急眼,所以为了安抚母后,他让自己手下的人再度在朝堂上提起了替天后营建宗庙的事情。

这种事情可是古今未有,要说天后想把自家父亲抬到凌烟阁里其实也还可以,大家就当哄她开心。

天后之父武士本就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前朝的功劳,又不是元谋人,很多事情其实都是可以商量的。

唯一不好商量的就是如今这件事。

武氏要抬门,应该通过和其他世家大族和亲的方式,而不是靠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

东內苑,天后看著旁边的几件古董瓶,终究是没捨得砸掉泄气,只能坐在床榻上生闷气。

太平公主跪坐在书案旁边,回头看她,有些不解道:

“母后如此盛怒,为什么不能把那些阻挠建庙的人都杀了呢?”

天后沉默片刻,反问道:“如果天下人都反我,难不成我要把天下人都杀的乾乾净净吗?”

有人反对是很正常的事情,天后只是把朝堂上大部分人儘可能地聚在自己的手下,自己享受他们的支持,但反过来也要替他们爭取利益。

所以说刘仁轨和天后在看过武安做事的风格之后,都清楚他很难更进一步。

太平公主有些疑惑道:“可是阿兄就是这么做的啊。”

“你且看他以后怎么办!”

“以后......”

太平公主眨了眨眼睛,笑道:“以后不是有母后帮他嘛。”

“帮他?他又不是本宫亲生的,天天帮他作甚?”天后冷哼一声,募然想起先前太平公主说过的那些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