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贞观旧人(2/2)
“而就在这种时候,朝堂上,还有很多人居然还在想著一已私利!”
刘仁轨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头也不回的高声道:
“一群瞎子,一群聋子,一群......废物!”
虽然都知道是在骂谁,但他面对的是天后。
刘仁轨抬头盯著天后,冷冷问道:“臣请天后说说,这事,究竟该怎么办?”
坐在御案后的天后神情略有些不自然,这时候终於缓缓开口道:“本宫一向都清楚,
贞观年间的太平日子不是靠和亲以及割地称臣求来的。”
她,只能在这时候主战。
刘仁轨转头看向身后,苍老的脸上带著杀气,没人敢抬头直视他,只有那个青年和他对视片刻。
“武將军,你有告发检举之功,你怎么看?”
“母后,跟这群虫在一起,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散朝后,天后领著刘仁轨和武安回到东內苑。
一等所有人坐下,武安就立刻开口道,语气愤,让刘仁轨不由得看了他一眼,琢磨著有没有把自己骂进去。
他咳嗽一声,缓缓道:
“现在既然知道了突厥人的密谋,就算不清楚实情,但也要立刻採取措施加以遏制,
免得国家沦入三线开战的境地。”
真要三线开打,其实不是不能打。
大唐的疆域过於辽阔,由此而提供了基数庞大的民户和財力物力。
真要正面不计代价的暴兵开打,哪怕是吐蕃、突厥、新罗三方加起来都不够大唐锤,
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大唐极有可能“三世而亡”。
刘仁轨只以为武安是天后的心腹,但听到那声“母后”,饶是以他的脑子都有些发愣,一时间有些弄不清楚这个青年和天后到底是什么关係。
他定了定心神,看向天后。
“既然是要打,那就要赶紧敲定方略。”
天后沉吟不语,刘仁轨有些无奈地笑了笑,他虽然不喜欢前者,可也能理解当下的窘境。
今年也只有新罗那边还算安稳,但吐蕃实际上是又贏了一场,更不用说已经蠢蠢欲动甚至有可能已经做好造反准备的突人。
就算是刘仁轨也有些棘手,暂时还想不出方法。
而这时候,他看到天后居然转头对著武安问道:“子镇,你怎么看?”
嘶..:.:.刘仁轨皱起眉头,有些不喜,但还是默默听著。
“河西那边是绝对不能放鬆的,吐蕃人攻陷了安西四镇,断绝朝中和西域的往来,又彻底吞併吐谷浑谷地,其野心昭然若揭,所以绝无可能让其退兵。”
武安缓缓开口道:
“但是以臣来看,吐蕃人用兵往往都是以逸待劳,在短时间內利用庞大的兵力合击我军,导致我军战败,而若是同等兵力或是正面野战,吐蕃则是必败无疑。”
刘仁轨在旁边点点头,这些情况和他判断的一样,这个武安虽然是亲身经歷者,但能总结出这些问题,其眼光已经超出了普通土卒太多太多。
若是加以培养,確实是个將才的底子。
他主动开口道:“我军出征,一般都是以府兵为主,募兵和蕃兵为辅,但是河西当地有大量的部族都投靠了吐蕃人,所以兵源不足的问题无法解决。”
想要让那些外族出兵帮忙,你得证明他们跟著你混有前途,也就是说你得先把吐蕃吊锤一顿。
但你想要吊锤吐蕃,就得让那些外族出兵帮忙。
问题直接陷入了死循环。
“朝廷需要一场一劳永逸的战爭,再给河西打出十年的太平时间。”
武安看向刘仁轨,缓缓道:
“换一个合格的主帅,换一群合格的將领,而十八万大军不能打的吐蕃家家编素,那就徵发全国之兵..:::.关陇,河东,河北,辽东,做出卯足全力的姿態去打这一场!”
十八万还打不过,那就二十万,三十万!
天后立刻出声阻止道:
“若真是这么做,朝廷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今日割一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吐蕃虽然不配跟当年的秦国相比,但只要大唐再不予以还击,吐蕃人接下来做的只会更过分。”
刘仁轨重重咳嗽一声,忍不住开口道:
“其实在我看来,倒不如故意引发突厥的叛乱,然后利用早就布置好的军队强行镇压。”
一手捶死突人,然后提著他们的户首给东西两边的邻居看。
民间爭地,可以引发两家人你死我活的多代血仇,但国家之间的外交和攻战是很复杂的事情。
战爭,只是政治的延续。
刘仁轨说到这儿,忍不住摇摇头:“武將军,你有些偏激了,这么打確实能稳贏,但朝廷打一仗要歇多长时间才能喘过气来?”
武安看向他,缓缓开口道:
“刚才刘公一直在说,国家有三面开战的风险,但如果我说,如果真的三边全都开战,我能绝对確保至少有两面能稳贏.....
两面能贏?
刘仁轨摆摆手,嘆了口气道:“如果到了拼家底求胜的时候,这种胜仗其实不要也罢,现在要说的,就是......”
“如果我说,平定北方突蕨叛乱,我只需要用一个人。”
一个人平定北方万里疆域?
刘仁轨笑了起来,天后也嘆了口气,她觉得武安今日表现得已经有点过了。
昨夜的事情消弹在无形之中,现在就应该稳扎稳打。
用人用兵,那都是朝廷的事情。
你......还得学。
“你说说,谁能平定造反的突厥人?”
武安神情平静,回答道:
“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