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学堂新立,暗流汹涌(2/2)

“田从事,你教的这些,虽非圣贤大道,倒也新奇。”

“只是蒙学班那八十余名孩童,老夫已定下《仓頡篇》为开蒙之本,可府库调拨来的竹简,至今不过十余卷,如何够用?“

“经义教化,若无书可读,岂非空谈!”

田信苦笑著摇了摇头。

“孟公,若只靠手抄竹简,一卷《论语》便需数日之功,何谈普及?“

“信正在用格物之法,改良造纸、印刷之术。“

“待此术成,廉价书册將堆积如,届时,何愁教材不至?”

孟光闻言一怔,眼中闪过一丝骇然。

他忽然觉得,自己所以为的格物之道,或许远比他想像的更加深不可测。

官学堂开学的盛况,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成都这潭深水,激起千层浪。

城中,李氏府邸。

家主李丰面沉如水,听著满堂宾客七嘴八舌的议论,青瓷酒樽被他捏得咯咯作响。

“诸葛孔明竟亲自为那田信站台,將格物奉为国本!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举乃是与我等士族为敌,断我等子弟前程啊!”

“长此以往,那些泥腿子都读了书,明了理,这天下,岂不乱套了?“

李丰冷哼一声,將酒樽重重顿在案上,打断了眾人的聒噪。

“慌什么!”

“汉中王心怀仁德,不过是被那田信的言巧语蒙蔽了而已。,“此子妖言惑眾,所授之学,不过是些惑人心智的妖术!”

他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毒辣的光芒。

“传我的话出去!”

“第一,就说官学堂所授,乃是前朝黄巾妖道的变种,学了便会六亲不认,惑乱人心/”

“第二,要著重说那田信,是欲藉此动摇汉中王在百姓心中的仁德声望,名为开民智,实为养私党,其心可诛!”

“我等要让全成都的百姓都明白,將孩子送去学堂,不是求学问道,而是陷汉中王於不义,是自毁前程!“

一时间,城中谣言四起。

有说学堂孩童夜夜不睡,对著木石发癲,如同中邪。

有说田信能点石成金,乃是用的西域传来的邪术,会吸人阳气。

更有人信誓旦旦,称格物之学,乃是前朝黄巾妖道的变种,学了便会六亲不认!

然而,漫天风雨,却未能吹动学堂內半分。

那些出身贫寒的子弟,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是他们此生唯一的机会。

外界的质疑与污衊,反倒激起了他们更强烈的求知慾。

学舍里的灯火,夜夜都亮到三更。

田信站在窗外,看著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心中既感欣慰,又觉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他知道,这些谣言只是前奏。

土族真正的反扑,隨时会以雷霆之势到来。

他必须爭分夺秒。

夜深人静,秘坊之內。

黄月英的脸上带著一丝疲惫与兴奋,她將一小包用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黑色粉末递给田信。

“按你说的湿法研磨,硝石的纯度也提炼到了极致。这东西,威力比上次强了不止一倍。”

“只是——”

她话锋一转,秀眉微蹙。

“造纸的法子,试了许多次,总是不尽如人意。楮皮与石灰水的配比,草木灰的火候,都极难掌握。”

田信接过那包沉甸甸的火药,心中却无半分喜悦。

火药,能破城墙,却破不了人心中的壁垒。

它能带来的,是毁灭。

而造纸、印刷——这两柄尚未铸成的利器,才是这场战爭胜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