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司马篡夺,乐不思蜀(1/2)
第106章 司马篡夺,乐不思蜀
光幕之上,司马懿那张冷峻的侧脸,如同烙印般缓缓隱去。
张飞那对环眼猛地瞪得溜圆,眸子盯住由信。
他瓮声瓮气地道:“德远小子!你说那曹不,也要称帝?!”
“他凭什么!”
“天下未定,我大汉天子尚在!他曹阿瞒的黄口小儿,安敢如此倒行逆施,行此大不之事?!”
在他看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是罄竹难书的滔天大罪。
其子曹不若再行篡逆,简直是十恶不救,当诛九族!
田信微微躬身,神色平静无波,清晰地解释道:“翼德將军息怒。”
“曹不称帝,非是偶然,乃是其狼子野心使然,亦有其魔下文武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
“算算时日,恐怕就在今年之內,便会有此臂越之举。”
他微微一顿,语气篤定得不容置疑,补充道:
“即便如此,曹魏政权也终將覆灭於司马氏之手,断无可能一统天下。”
关羽闻言,那双狭长的丹凤眼微微一眯,寒光凛冽。
他轻抚胸前长髯,沉声问道:“德远,既然曹魏最终为司马氏所篡,未能一统。”
“那我大汉,又將何去何从?”
他声音不高,却带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以及一丝深藏於底的忧虑。
田信抬手,示意眾人看向光幕,声音沉稳:“关將军莫急,且看这神物如何分说。”
光幕再度亮起,旁白之声悠悠传来,敘述著高平陵之变后曹魏政权的风雨飘摇。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继任大將军,权倾朝野。
画面一转,定格在公元二百五十四年。
旁白声述说道:“司马师权势日盛,废年幼的魏帝曹芳,另立年仅十四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欺人太甚!”
刘备猛地一拍案几!
他脸色铁青,额角青筋突起,胸中一股鬱气直衝脑门。
既有对司马氏欺凌幼主、视皇权如无物的滔天怒火,更有对董卓乱政、曹操专权一幕幕重演的彻骨悲凉与无力。
他沉声道:“欺人太甚!董贼之祸未远,曹贼之恶昭彰,如今这司马氏竟也行此禽兽之举,视君上如玩物,將我大汉朝纲践踏至此!”
光幕之上,司马师的影像渐渐淡去,其弟司马昭的面容浮现。
旁白声变得意味深长:“司马师病亡后,其弟司马昭承袭权位,其篡逆之心,比其兄长更为昭彰,毫不掩饰!”
“在他眼中,年少的魏帝曹髦,不过是他手中任意摆布的愧而已,生死皆在其一念之间。”
旁白声在此时变得沉重而肃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便是这位少年天子,在生命最后时刻,用鲜血与生命,留给后世最悲愴、最无奈的吶喊!”
眾人闻言,无不心神剧震!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此言一出,其间的绝望、悲愤与血泪控诉,直透人心!
光幕变幻,时间如白驹过隙,来到公元二百六十年五月。
画面中,年少的魏帝曹髦,身披甲胃,手持长剑,带著仅有的数百名忠心的侍卫与宦官,竟毅然决然地衝出宫门!
最终,曹髦力竭倒下,年轻的生命,如流星熄灭在最黑暗的夜空。
密室中,一片死寂。
刘备、关羽、张飞、马超等人,皆是久经沙场、见惯生死之辈,此刻却无不为这位少年天子的悲壮之举所深深动容。
他们心中,既有对曹氏后人遭此报应的一丝复杂快意。
更有对一个帝王,在绝境之中以如此决绝方式抗爭,最终却仍落得被权臣屠戮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悲哀。
“唉”刘备长长嘆息一声,声音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虽是敌酋之后,然其血勇,亦令人扼腕嘆息。”
旁白声再次响起,带著一丝不带任何感情的冷酷意味:
“曹髦之死,標誌著曹氏皇族最后一次反抗的彻底失败。”
“曹魏的衰亡,已成定局,无可挽回。”
“然而,司马昭並未就此满足,他有更大的图谋,更大的野心!”
画面一转,司马昭那张阴势的面孔再度出现,眼神中闪烁著贪婪的火焰。
旁白声继续:“清除了內部所有隱患的司马昭,开始实施他统一天下的大战略一一先灭蜀汉,
再平东吴,从而结束这三分天下的乱局!”
“什么?!”
眾人闻言,皆是大惊失色!
光幕之上,画面迅速切换,出现了蜀中绵竹关那雄伟而苍凉的景象。
旁白声沉痛地解说著,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尖刀,刺入蜀汉眾人的心臟:
“景耀六年,魏將邓艾奇袭阴平,如神兵天降,绕过剑阁天险,直扑江油、涪城,兵锋之盛,
直指成都!”
“蜀汉后主刘禪急派卫將军诸葛瞻、尚书张遵等率领京中最后一支精锐迎敌。”
画面中,战火纷飞,喊杀震天,蜀军將士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铸就最后的防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