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玄德纳策,汉中齐聚(2/2)
他心中那份因天机而生的敬畏与希冀,愈发浓烈。
是夜,刘备於府中密召诸葛亮,
待二人落座,屏退左右侍从。
刘备方才压低声音,目光灼灼地望著诸葛亮,沉声说道:
“军师,汉中、荆州皆已大定,孙权鼠辈亦遭重创,短期內当不敢再犯。”
“备有一念,縈绕於心,久久不散,今日特欲与军师商议。”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如水:“主公但讲无妨。”
刘备声音愈发低沉,却带著一丝难掩的兴奋:
“云长、翼德、孟起等人,皆乃我股肱心腹,汉室砥柱。”
“然天机之事,除我与军师、孝直、子龙、汉升以及德远知晓外,他们尚蒙在鼓里。”
“备意,待到明年,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岁首迎新之际,將云长、翼德、孟起等人召至成都“將这关乎汉室兴衰、天下走向之未来信息,尽数告知於他们。”
“如此,方能上下同心,集思广益,共谋匡扶汉室之万全大计!”
诸葛亮闻言,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瞭然。
他微微頜首,认可道:“主公此议,高瞻远瞩。”
“天机之事,关係我大汉国运,確应让我等核心诸將儘早知晓,方能同舟共济,避免重蹈歷史覆辙。”
他略作沉吟,隨即话锋一转,道:“只是,亮窃以为,尚有几处细节,需细细斟酌。”
“其一,荆州防务,乃我大汉东南之屏障,亦是北伐中原之前沿根基。”
“江东孙权虽遭败绩,然其狼子野心不死,不可不防。”
“赵子龙將军智勇兼备,有万夫不当之勇,由他坐镇江陵,方能確保荆州万无一失。”
“若召其前来成都,江陵防务交接,非一两日之功能够妥善安排,恐有疏虞。”
“其二,”诸葛亮继续分析道,“云长將军自荆州水陆並进,往返成都,路途遥远,即便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亦需耗时数月。”
“如今北伐大业方兴,若因此耽误军机,殊为不值。”
刘备闻言,眉头微,亦觉诸葛亮所言极是。
他方才光顾著分享这惊天秘密的兴奋,却忽略了这些现实的考量。
见刘备面露思索之色,诸葛亮微微一笑,继续道:“主公,亮斗胆,另有一议。”
他缓缓说道:“亮近日研读德远所留武將事典,於曹操之命数,已窥得一二。”
“曹操年事已高,早年又落有头风旧疾,此乃眾人皆知之事。”
“去岁汉中之败,折损大將夏侯渊,已使其心力交。”
“今岁裹樊再败,于禁、庞德皆为其所擒斩,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更是令其寢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兼之江东无能,未能按其谋划牵制我军分毫。”
“此等连番重创,对其心志与身体之打击,可谓致命。”
诸葛亮语气篤定,眼神中透著洞悉一切的智慧:
“依亮推断,曹操之阳寿,已是强弩之末,所剩无几。”
“未来数月之內,尤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曹军主力当不会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江东水师,亦因冬季长江水位较低,水流减缓,难以发动大规模水路攻势。”
他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望著刘备,声音清晰而有力:
“故而,亮以为,与其劳师动眾,齐聚成都,不如將此次集会地点,设在汉中。”
“汉中新定,民心归附,且地处天下要衝,北望中原,东接荆裹,西通西凉。”
“主公坐镇汉中,既可威曹魏,又可策应各方。”
“待来年开春,若曹贼当真应了天机,一命鸣呼,则我等便可从汉中发兵,或图关中,或援荆裹,皆占尽地利先机。”
“届时,主公可下令,命翼德將军自閬中北上,云长將军则可从荆州溯汉水而上,皆会於汉中“如此,既免了长途跋涉之苦,亦不至耽误各地军务,影响大局。”
“实乃万全之策。”
刘备听罢诸葛亮一番条分缕析的阐述,只觉茅塞顿开,心中疑虑尽消。
他抚掌赞道:“军师之言,深谋远虑,真乃高见!”
“便依军师之策!”
“传令云长、翼德、孟起、孝直,並德远小友,在正月齐聚汉中!”
“共议兴汉大计!”
一言既出,君臣二人相视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