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刘玄德初定汉中王(2/2)

“公衡以为,孰轻孰重?”

刘备目光灼灼地看著黄权!

黄权被刘备这番话,以及那股不容置疑的气势,衝击得心头剧震!

他与刘巴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惊骇。

主公竟將获得那个名为田信的年轻人,看得比荆州战略,比稳定汉中更为重要?!

他们原以为,那田信不过是精通奇技淫巧,侥倖得宠。

现在看来……

他们对此人的地位和重要性,评估得远远不够!

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黄权心中翻江倒海,面上却不敢再有丝毫质疑。

他连忙再次躬身。

“主公深谋远虑,臣目光短浅,险些误判,请主公恕罪!”

刘备摆了摆手,神色缓和下来。

“公衡忠直,备岂会怪罪。”

“称汉中王之事,便依军师、孝直所议。”

“具体礼仪、章程,便由你与刘巴、伊籍、简雍等人,会同军师、孝直,共同商议擬定。”

“务求周全妥当,合乎礼制。”

“待章程擬定,备自会再往汉中,完成仪式。”

“臣等遵命!”

黄权、刘巴等人齐声应诺,心中再无半分异议。

待黄权等人退下,堂內恢復了寧静。

刘备长舒一口气,揉了揉眉心,脸上的威严散去,露出一丝疲惫,却又难掩眼中的兴奋。

“称王之事既定,后续封赏亦需儘快拿出章程,以安抚人心,激励士气。”

他看向诸葛亮,“孔明,此事你我需得好生计议一番。”

诸葛亮微微頷首:

“臣已草擬了一份名单,请主公过目。”

他取出一卷竹简,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缓缓展开。

目光落在最显眼的四方將军一栏上。

前將军关羽。

右將军张飞。

左將军马超……

唯独后將军的位置,暂时空悬。

刘备手指轻轻点在那个空位上,沉吟片刻。

“后將军……”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看到了那个白髮苍苍,却依旧战意昂扬的身影。

也想到了那个在武將事典中,命运註定的老將。

“便依旧封黄忠,黄汉升,为后將军吧。”

诸葛亮羽扇微顿,抬眼看向刘备,眼中闪过一丝瞭然。

他知道,若按歷史轨跡,自己此时定会据理力爭。

认为黄忠乃降將,资歷不足,不应与关张马並列。

但现在……

亲眼见过黄忠那坦然赴死的决心。

知晓了他那沉甸甸的託付。

更重要的是,他知晓了田信带来的天机——黄忠本该命不久矣。

如今主公此举,既是酬功,亦是惜才,更是对那冥冥中命运轨跡的一种回应。

诸葛亮心中,唯有敬重。

“主公英明。”诸葛亮微微躬身。

“汉升將军定军山阵斩夏侯渊,功勋卓著,勇冠三军,受封后將军,实至名归。”

他顿了顿,补充道:

“只是……云长那边,素来高傲,恐会对汉升封將,而子龙未列其中,心生不满。”

“至於子龙將军胸襟开阔,顾全大局,且知晓黄老將军事宜,想来不会在意这些虚名。”

“待遣使前往荆州宣读任命之时,可令使者私下向云长陈明利害,晓以大义,想来云长亦能理解主公苦心。”

“善。”刘备点头,“此事便交由孔明安排。”

君臣二人又就其他將领谋士的封赏、官职、迁调等细节,仔细商议良久。

最终,刘备拍板定下。

“待今年七月,备亲往汉中,筑坛祭天,正式称汉中王!”

“届时,再一併颁布封赏詔令,以告天下!”

诸葛亮起身,躬身道:“臣遵命。”

他隨即匯报:

“主公,子龙將军已於昨日启程,星夜赶赴江陵。汉升將军今日也已登船,溯江而上,前往上庸。”

“德远那边,诸事已备,不日亦將乘船,直下江陵。”

刘备闻言,精神大振,走到窗前,望向远方。

汉中的硝烟尚未散尽,荆州的暗流已然涌动。

前路艰险,命运多舛。

但此刻,这位屡败屡战,半生顛沛流离的汉室宗亲,眼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光芒。

“好!”

“希望此行,一切顺遂!”

“我大汉的命运,或许,真的能在我等手中,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