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熟肥功成暗流涌(1/2)
时节已入三月,季春时节,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城外那片曾引来无数目光的试验田旁,气氛却比春日阳光还要热烈几分。
最后一批堆肥坑,在农人们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中,被小心翼翼地打开了。
预想中那令人掩鼻的恶臭並未出现。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著泥土芬芳与些微发酵气息的味道,並不难闻。
坑內原本混杂的秽物、枯草、泥土,此刻已然大变模样。
它们变得色泽深沉,质地疏鬆,用手一捻,细腻得如同上好的园土,再不见半分污秽原貌。
“成了!真的成了!”
“这……这真是那些臭东西变的?”
“一点都不臭了!闻著还挺香!”
几个胆大的老农凑上前,伸手抓起一把熟肥,放在鼻尖下细细嗅闻,又仔细揉搓著感受那份肥力內蕴的质感,脸上布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向宠站在一旁,看著这黝黑鬆软的“宝贝”,又望了望不远处那片试验田。
那里,用了熟肥的禾苗,已经比旁边未施肥的对照田地高出了一大截。
叶片宽厚油绿,茎秆粗壮挺拔,迎风摇曳,充满了勃勃生机。
对比之下,旁边普通田地的禾苗则显得稀疏、瘦弱、泛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效果,是如此的直观,如此的震撼,根本无需任何言语。
事实胜於雄辩。
田信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一块石头终於落地。
曲辕犁解决了耕作的效率。
新式翻车解决了灌溉的难题。
而这熟肥,则补上了土地肥力这最关键的一环。
蜀中的粮仓,根基正在被一点点夯实。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成都內外。
曲辕犁、新翻车、神仙肥。
田信,“诸葛军师那位来自西域的、点石成金的外甥”,彻底成了蜀中百姓口中的传奇人物。
“农神使者”的名號不脛而走。
甚至有些过於激动、得了实惠的农户,自发地想要凑钱为田信修建生祠,祈求这位“农神使者”能永驻蜀中,福泽万民。
这股风潮很快传到了诸葛亮耳中。
他对此只是淡淡一笑,隨即派人下去,温和却不容置疑地制止了这种行为。
理由很充分:田信乃军师至亲,辅佐主公,兴利除弊,皆是分內之事,岂可以鬼神视之?
诸葛亮深知,民心可用,却也需善加引导,过度神化个人绝非好事。
田信对此也鬆了口气,他可不想真的被当成神仙供起来。
而试验田里那肉眼可见的惊人长势,以及农人们眼中重燃的希望,更加坚定了诸葛亮立刻將此等利国利民之策上报主公的决心。
毕竟,汉中前线战事正酣,后方粮草的稳固与增產,便是前方將士最大的底气与胜机。
成都府衙的书房內,灯火直至深夜依然明亮。
诸葛亮坐在案前,神情专注而凝重。
他面前铺开著一卷上好的绢帛,笔下的狼毫正在飞速书写。
信中,他详细描绘了曲辕犁的构造图纸与惊人效用。
阐述了新式翻车的原理、优势以及水力驱动的巨大潜力。
更附上了堆肥法的详细步骤,以及试验田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產量对比数据。
这些,都將是支撑汉中大军继续作战,乃至未来图谋天下的坚实后盾。
写完这些振奋人心的內容,诸葛亮的笔锋却微微一顿。
他沉吟片刻,蘸饱浓墨,在信的末尾,用更加审慎的语气加了一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