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家宴初会黄月英(2/2)

田信一一应对,儘量用这个时代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解释。

將现代知识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西域奇术的外壳之下。

田信见黄月英对西域奇闻颇感兴趣,心中略定,便试探著將话题引向自己擅长的领域。

他顺势提及改良翻车之事,语带保留地说道,

“此番改良,实则借鑑了西域一种奇巧器械的原理。”

“那器械亦是利用槓桿之力,辅以一种名为齿轮的部件。”

“相互咬合,传递动力,可极大提升效用,且更为省力。”

话音未落,一直安静聆听的黄月英,眼神倏地一亮!

那是一种发现同道,找到共鸣的欣喜光芒!

“槓桿?齿轮?”

她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急促了几分,再不復之前的从容。

“贤甥所言的齿轮,可是指那种边缘带有相互嚙合凸起的轮状部件?”

“其咬合传递之力,损耗几何?”

“不同大小齿轮组合,又该如何变化?”

她一连串的问题,精准而专业,瞬间將话题带入了一个纯粹的技术探討层面。

其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让田信也不由得暗暗心惊。

这位舅母,果然名不虚传!

她绝非寻常妇人!

田信精神一振,也来了兴致。

他放下碗筷,尝试著用更清晰的语言,解释了力臂、扭矩、传动比等基本概念。

黄月英听得入了迷。

甚至顾不上仪態,起身取来了纸笔。

她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纸上勾勒著草图,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时而提出疑问,时而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彩。

“原来如此!竟是这般道理!妙!妙啊!”

她猛地一拍桌案,

“困扰我许久的机关难题,竟能如此拆解!”

“若早知此理,那自动舂米之器、改进之织綾机,何至於……”

她也兴奋地与田信分享起自己平日里琢磨的一些机关巧思。

田信则尝试著用后世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比如结构力学、材料选择、標准化部件等概念,为她的想法提供一些优化建议和新的思路。

一个来自后世,掌握系统科学知识。

一个身处三国时代,却拥有著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动手能力。

两人竟在这小小的厅堂之內,围绕著机械、算学、格物,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知识碰撞。

思维的火不断闪现。

许多原本困扰黄月英的难题,在田信的点拨下豁然开朗。

而黄月英那些基於实践经验的奇思妙想,也给田信带来了不少启发。

两人越谈越是投机,几乎忘记了时间。

诸葛亮在一旁静静地看著,脸上带著欣慰而深思的笑容。

【田信所学,竟能与月英之智相互启发至此……若真能化为实物,用於军政民生,兴復汉室,或非虚言!】

他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

直到夜色渐深,这场意犹未尽的交流才暂告段落。

田信起身告辞。

送到门口时,黄月英看著田信,脸上带著温和的笑意,眼神却多了一份郑重,甚至带著一丝隱忧。

她忽然轻声说道:

“贤甥,你那些西域奇术固然精妙绝伦,於国於民皆有大用。”

“但人心复杂,远非你想像中那般简单。”

“木秀於林,风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行事务必谨慎,多思多想,更要多听听你舅父的意见。”

这番话,已不仅仅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切嘱託。

更像是一种认可,一种提醒,一种將他真正视为自己人的告诫。

田信心中一凛,感受到了话语中的分量。

他郑重地躬身应下:

“舅母金玉良言,信,谨记在心。”

看著田信离去的背影,诸葛亮走到她身边,拍了拍她的肩膀:

“月英,无需过虑。信,非池中之物,亦非鲁莽之人。有我在,护得他周全。”

黄月英点点头,轻声道: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