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又进山(1/2)
第15章又进山
当余坤安几人扛著锄头赶到水浇地时。余父和余二哥正坐在树荫下,就著简单的饭菜吃得正香,大黄牛也在一旁悠閒地甩著尾巴驱赶著蚊虫,嘴里正欢快地咀嚼著鲜嫩的青草,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声响。抬眼望去,水浇地已被翻整出好一大片了。
余母正弓著腰在犁好的土地上仔细清理。她手中的锄头起起落落,將土块敲散,把土里翻出的草根、玉米根仔细地归拢到一堆。这些草根、玉米根等晒乾后烧成灰,拌上农家肥撒进地里,便是滋养庄稼的天然养分。在她身后,是一垄垄翻整得疏鬆绵软的土地。
余二嫂手脚麻利地打开之前拌好的草料袋,將草料一股脑地倒在牛面前。大黄牛立刻停止了甩尾巴的动作,埋下头欢快地吃了起来。眾人见状,也都纷纷走向地里,各自投入到手头的活计中。有的忙著清理土地的杂物,有的则继续挥舞著锄头深挖土地,一时间,水浇地里满是忙碌的身影和此起彼伏的劳作声。
如此这般,一连忙碌了两天。这两天里,余坤安趁著看空閒时间,又匆匆赶到村委,续上了后续的租牛费用。直到第三天下午,所有的土地才终於翻整完毕。大伙儿个个累得腰酸背痛。不过,按照惯例,还得把翻好的地晒上两天,让阳光充分晒透,杀杀虫卵、透透气,之后才能开始播种。
直到第四天,阳光依旧明媚。余坤安已在头天晚上和余坤清、余大哥、余二哥几人计划好一起进山。原本,余大哥和余二哥是打算和余父一起留在家里,用黄泥夯土砖,给家里建猪圈、改造旱厕用的。可大嫂、二嫂一听余坤安要喊人进山,二话不说就把打土砖的活儿接了过来。虽说打土砖是个不折不扣的力气活,但是在农村,女人们个个都是干活的好手,都特別能吃苦耐劳。
一大早几人吃过早饭,准备妥当,在余坤安家门口会合后。他们背著背篓,人手一把铁镐,朝著山里进发。走过熟悉的山脚,他们惊讶地发现,之前上山的那条小道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鬱鬱葱葱的杂草。不过,这座山虽高却不陡,山体缓缓向山顶延伸。重新开一条道出来也不难。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之前去过的那片松树林。那里地势平缓,生长著好大一片松树和櫟树。现在虽说已经是菌子生长的尾期了,但是前两天刚下过一场雨,接著又出了几天大太阳,这样的天气,还是能收割上一波松菇的。一路上,几人插科打諢,不知不觉就快到地方了。
忽然,两只野鸡从路边的草丛里扑腾著飞了出来,翅膀拍打草丛的声音在寂静的山林中格外响亮,显然是被他们几人的脚步声给惊著了。这两只野鸡毛色鲜艷,扑腾著翅膀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很快便消失在了远处的树林中。
“要不咱下几个套子吧,说不定能套到点野味,晚上带回家改善改善伙食。”余坤志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道。
“要得,二哥,你和大哥、阿清就在这儿多下几个套子,我去旁边转转,看看能不能再发现点別的宝贝。”余坤安点头应道。说罢,他便朝著旁边的树林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茂密的枝叶间。
山间晨雾还未完全散尽,如轻纱般縈绕在林间。余坤安猫著腰,在一片灌木丛下仔细翻找著。他眼神专注,双手在枝叶间灵巧地穿梭拨弄。
不一会儿,一丛被藤蔓紧紧缠绕的灌木映入眼帘。那藤蔓相互交织,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將灌木裹得严严实实。余坤安顺手抄起一根木棍,在藤蔓上下“啪啪”敲打了几下,把灌木下藏著的蛇虫惊走。
过了片刻,他才小心翼翼地扒开藤蔓。只见一丛茎干粗壮的首乌藤展现在眼前,那茎干足有拇指粗细。余坤安心中一喜,他自然认得何首乌——这可是传说中“四大仙草”之一。在《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何首乌性温味苦涩,苦能补肾,温可补肝,有收敛精气之效,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鬚髮,实乃滋补上品,药效远胜地黄、天门冬等药材,对风虚、痈肿、瘰癧等病症亦有奇效。
眼前这丛何首乌,藤蔓如此粗壮,想必被覆盖在下面的主茎干更是粗壮异常。然而,想要將其完整挖出,绝非易事,得费一番大力气才行。
其实,何首乌在田埂、地边也颇为常见,只是那些地方的何首乌常被当作野草剷除,生长年限不长,药用价值也不高。后世虽有人工种植的何首乌,但收购价格始终不高。余坤安心里明白,野生的中草药药效更佳,因其不受人力干扰,也无化肥农药之害,自然生长,年份越久,药效越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