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山寻宝(2/2)

余坤安走上前去,轻轻拨开松针,发现此处並非一两朵,而是一大片,且个头颇大,均有十来厘米长,在后世堪称一级品。他小心翼翼地用砍刀在土里一点点撬动,將松菇完整地挖出。

阿清见状,也在林子里寻找起来。

不一会儿,两人便在这片林子里找到了上百朵松菇,约有六七斤重。两人本为套野鸡野兔而来,未带背篓,余坤安便隨手砍了些树藤,编了个简易提篮,在底部垫上松针,用来装松菇。

阿清看著余坤安熟练的动作,惊讶道:“可以啊,安子,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

余坤安笑道:“你不知道的还多著呢,哥可是身怀绝技。”

两人边走边聊,余坤安又发现了一丛野生黄精。枝干上的叶片已有些枯黄,一簇簇黑色果实掛在上面。余坤安心想,自己还需准备一把小铁镐,以便日后进山挖药材。

黄精的最佳採挖时间为春秋季,尤以霜降后为佳。霜降前,尤其是夏季採挖的黄精,药用价值极低,因其正处於生长期,营养成分大多集中在茎杆和叶片上。隨著时间的推移,营养成分逐渐向根茎块转移,霜降后,黄精根茎进入休眠期,贮藏的营养成分充足,块茎肥壮饱满,药用价值最高。

现在也差不多可以採挖了,这丛黄精茎叶快枯了。余坤安一边思索,一边动手將黄精周围的藤蔓扒开,与阿清一左一右开始挖掘。这丛黄精从鳞茎上看最小的也有十四五年之久,个头硕大,全部挖出后约有十来斤重。

挖完黄精,余坤安把茎杆上的黑色果实拔下来,合著两人捡剩下的小黄精一起重新埋进了土里,也许过十几年,这里又是一大丛野生黄精了。

余坤安隔了好多年,对如今县里药材收购价格不太清楚。他知晓黄精有新鲜和乾货之分,但根据后世的短视频,黄精炮製过程繁琐,需蒸煮晾晒,他嫌太麻烦。他打算下山后便去县里打听一下新鲜药材收购价格。

两人在山里转悠许久,还採摘了不少野果,收穫颇丰。

临近下午,啃了阿清准备的两个玉米饼子。两人准备返程。途中虽见野兔从树下跑过,却也追之不及。来到早上布置的套子旁,竟套到了两只野兔和三只野鸡。

此时已近下午,林子里闷热难耐,两人提著满满的收穫下山了。路过竹林时,见有竹鼠出没。

“安子,我们下午来竹林逮几只竹鼠回去燉著吃,咋样?”阿清问道。

余坤安道:“下午你隨我去趟县里,等晚上回来我们再来灌竹鼠。”

阿清问:“去县里做啥?”

“去收购站看看。”余坤安回答。

“那我们先回家,吃完饭我来叫你。”阿清说道。

“好。”余坤安应道。

两人在岔路口分了收穫。阿清提了一只兔子和一只野鸡,又抓了几朵松菇,说是回去燉野鸡吃,其余的让余坤安带回家,说是他家人口多,孩子也多。

余坤安也不推辞,提上东西便回家了。他打算將松菇和黄精带到县里收购站,探探价格。

还未进院子,便见一群小孩围在院门外的大树下嬉戏玩耍,个个灰头土脸。见余坤安提著东西回来,纷纷欢呼起来。

“老叔、老叔……”

“阿爹、阿爹……”

余坤安將提篮上用树叶包著的一包野果递给大侄子余文涛,让他拿去洗净分给弟弟妹妹,隨后便进了院子。

他將东西放在台阶上,老太太正坐在台阶上,腿上放著一个小簸箕,在折豆角筋。看到他回来,老太太笑呵呵地说道:“安子儿回来了,你阿爹他们吃完晌午饭,又去地里了。我给你在灶上温著饭呢,锅里还有温水,你擦擦汗,赶紧去吃饭。”

好的,阿奶。”余坤安笑著应道。

余坤安从提篮里拿出一包野果递给老太太,然后將野鸡、野兔从麻袋里拎出来,又捡了些松菇放在一旁,说道:

“阿奶,你吃点果子甜甜嘴,都是软乎的。晚上做个松菇燉鸡,兔子你看著做。”

“好,今日运气不错,还有野鸡野兔。”老太太笑道。

吃完饭,余坤安与老太太在台阶上閒聊了一会儿,便听到院门外阿清在叫他。

余坤安应了一声,將剩下的松菇和黄精分別装在背篓里,背上一个,另一个递给阿清。对老太太说道:“阿奶,我和阿清去趟县里,晚点回来。”

“好,路上慢点,注意安全。”老太太叮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