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马丁的电话&高媛媛的主动(6K)(1/2)

第183章 马丁的电话&高媛媛的主动(6k)

可惜了。

今天高媛媛穿的是牛仔裤,要是换成裙子就更好了。

当然。

也有可能,如果今天高媛媛穿裙子的话,就不会让林也这么游龙了。

不过林也也没太过分。

虽然这会儿电影院里没什么夜视摄像头。

但毕竟是公共场合。

林也又不是那种喜欢玩什么*出p1ay的怪咖,比起调琴,更多的还是两人在嘻嘻哈哈打闹。

你看,高媛媛也时不时的拿起林也作恶多端的咬上那么两口。

年轻男女出来看个电影。

真就只顾著看电影,不毛病么。

90分钟不到的电影很快便播放完毕。

或许是渐渐养成的职业习惯。

林也还是留下来看完了电影结束后的幕后名单。

高媛媛怎么说也是拍过电影的。

对林也这样的行为並没有感到奇怪,乖巧地坐在一旁陪著林也看完所有的名单。

不过有一点高媛媛很想吐槽一下。

这傢伙,放正片的时候整个人都没正经过,不是摸摸这就是摸摸那的。

这会儿放幕后名单了,反而正经的不行,整个人看的老专注了。

不过这样认真的林也,也別有一番魅力呢。

高媛媛就这么捧著脸,安静地观赏著林也的侧脸。

林也这边看完片尾字幕后,这才发现,难怪他一直觉得父亲这个角色有点眼熟。

原来是《豪斯医生》啊。

至於《精灵鼠小弟》的特效公司,也是比较有名的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sony

picturesimageworks)。

这家公司,在特效方面算是全球比较靠前的了。

面前能和工业光魔、维塔数码、数字王国並称全球四大特效公司。

101看书????????????.??????全手打无错站

参与了不少耳熟能详的特效大片。

除了这部《精灵鼠小弟》外,还有诸如《蜘蛛侠》系列、《纳尼亚传奇》、《指环王》、《我是传奇》、《全民超人汉考克》等等。

说到特效,林也想著,如果这次《生化危机》能够顺利,看看能不能找点特效方面的人才带著过去。

虽说现如今国內特效公司还处於萌芽阶段。

但特效方面的人才,其实並不少。

甚至可以追述到50年代,各大製片厂都有设立特效部门,比如上影厂的特效科。

就因为有这样的人才储备,等到千禧年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电影行业的发展,特效公司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像后来比较知名的国內特效公司,morevfx和basefx基本都是在05、06年就开始成立。

前期基本都是接国外电影活练手。

如果林也想要培养自己的特效团队,这会儿时机正合適。

不过想到这,林也忍不住挠了挠头。

自己的钱还是少了点。

真想搞的话,自己手头这一个亿还是差点意思。

毕竟自己要用钱的地方也不少。

其他不说,自己让菲奥娜在阿美弄的影视发行公司,未来肯定是个吞金巨兽。

还是得努力赚钱啊。

必须要让大舅哥行动起来了。

看完幕后字幕,林也这才注意到高媛媛盯著自己发痴的样子。

忍不住笑了起来,“没想到,我戴著口罩都无法掩盖自己的魅力呢。”

高媛媛回过神,听到林也这么不要脸的话,对著林也翻了个白眼,“自恋狂!”

“再次申明,我只是在阐述事实而已。”

“是是是,自恋狂!”

看完电影出来,天色还早,两人索性丟下车,手牵手,优哉游哉地逛著街。

因为刚看完电影,两人的话题自然而然就扯到了电影上面。

身旁站著这么大一个国际大导,高媛媛自然想听听专业人士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林也又不傻。

高媛媛这么喜欢这部电影,自己大煞风景的一顿批,不是没事找事么。

自然挑著优点来说。

虽然在林也看来,这部电影除了特效可以说道说道外,其他的无非就是好莱坞工业化所带来的可复製、可规模化的流水线產品。

敘述结构自然是经典的三幕式敘事。

所谓的三幕式敘事结构,传闻源自古希腊戏剧的经典故事模式。

其实这话听听就行了,全世界所有戏剧成熟到一定程度后,大体上都会按照这样的节奏来进行表达。

只不过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好莱坞最先將这种模式系统化的编成了一个体系。

所谓的三幕式,各位老爷们都懂,就不废话了。

好莱坞的工业化,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敘事基础上,將篇幅精確到多少分钟多少秒。

这样做的好处,即可以让观眾更容易的去理解,並隨著故事节奏共情。

同时,有这么一套明確的成功模板,可以让製片公司有效的降低风险,且高效的推出成功的商业作品。

即便有导演拍到一半挑子不干,也可以很快找另一个导演来顶替。

至於拍的好不好,那另说。

但大体节奏上肯定没什么问题。

既然有好处,自然也有坏处。

套路重复、没有创新、人物脸谱简化...

这些情况,对偶尔看个电影图个乐呵的普通观眾来说自然没什么问题。

反正看电影就是一种休閒娱乐方式,爆米电影没什么不好。

但对一帮电影发烧友来说,这种电影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或者换个说法。

这种电影,让他们没法展现逼格,去更好的装逼。

於是乎,非线性敘事的电影应运而生。

从昆汀到盖·里奇,再到诺兰。

都是箇中高手。

不过非线性敘事,虽然一度在全世界引起一股浪潮,但时间证明了,非线性敘事无法成为类型片的主流。

即便採用同样非线性敘事的《疯狂》系列,几年后在內地市场创造票房奇蹟。

但依旧成为不了主流。

电影发展到现在,不是没有人想要创新、创造出更好的剧作模式来替代三幕式。

但比起视听语言的创新,剧作模式的创新难度极大。

毕竟视听语言是依託电影才出现的,电影才出来多久?

撑死一百多年。

隨著技术的发展,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玩意儿,对视听语言进行创新。

但核心是剧本节奏的戏剧不同,它跟技术的发展没有多大关係。

而戏剧流传至今,少说两三千年了,这么多年来,前人早就把戏剧能够有所创新的地方试了个遍。

最终,发现还是三幕式最好使,也最好卖票。

你总不能让话剧、戏曲玩什么非线性敘事吧。

那观眾会打人的。

不过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天才。

剧作工具的创新是很难没错,但还是有人在此基础上弄出了一个比较有创新的剧作结构。

没错,这个人就是林也...咳,其实是克里斯多福·诺兰。

不过这个时间线,弄出这个剧作工具,肯定是林也了。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为什么被封为神作。

其实跟小丑演的好没太大关係。

而是诺兰在原本的三幕剧基础上,弄出了一个『六幕剧”的创作理念。

这套创作理念的革新,比起非线性敘事,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果用视听语言的技术来举例。

就是希区柯克变焦和子弹时间的差距。

希区柯克变焦和子弹时间谁被运用的最广泛?

显而易见。

而诺兰也凭藉这套对剧本工具的革新,彻底折服业內人士。

或者极端点说,诺兰能够彻底和昆汀拉开距离,也是因为这部《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

林也想要彻底在世界电影圈立棍,让好莱坞各大厂商把他当成亲爹供著。

《蝙蝠侠》三部曲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光会拿奖,没有创新,没有对电影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上限撑死了就是阿谋。

哦,这里没有贬低张一谋的意思。

只是林也想要的更多而已。

而想要爭取到《蝙蝠侠》三部曲的执导机会,《生化危机》、《加勒比海盗》这类商业片就是最好的跳板。

这比拍什么《朱诺》、《海边的曼彻斯特》之类的拿奖电影要重要的多。

华纳兄弟虽然后期做了不少匪夷所思的操作。

但这会儿还是很正常的。

一个能赚钱的导演,他们没理由拒绝自己。

至於国籍和肤色之类能不能拍dc。

林也就不拿温子仁来举例了。

就说一点。

只要给林也当面聊的机会,林也会让华纳兄弟的人感受一下什么叫系统光环的威力。

所以,《生化危机》的重要性虽然不如金熊那么重要。

但確实是目前林也去好莱坞最好的跳板了。

希望康斯坦丁的人,不要让我失望。

虽然此时脑子里已经將自己的电影计划排到五年后了。

但並不影响林也顺著高媛媛的意思,夸著这部电影。

高媛媛明显也很满意林也的识趣。

她就担心林也跟个铁直男一般数落著这部电影。

如果是这样,她会生气的。

两人压著马路,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就从隆福寺走到了王府井。

看了下时间,林也准备和高媛媛討论下晚餐吃什么时,林也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林也看到来电后,嘴角抑制不住的勾起一丝微笑。

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表情让高媛媛有些误会。

以为是林也身边哪个女人打电话过来,小脸顿时垮了下来。

还赌气地甩开林也的手,自己闷头往前走。

不过当听到林也这会儿用英语和人交流后,高媛媛又屁顛屁顛的跑了回来。

迎著林也无语的目光,高媛媛嘟嘴卖了个萌。

企图萌混过关。

这会儿林也有正事,也就没跟高媛媛计较,只是瞪了眼高媛媛后,就將注意力放在电话上。

简单的寒暄过后。

马丁用一种夸张的语气道:“oh~lin!

如果我不是早就认识你,我真以为你是好莱坞编剧工会的资深编剧。

这剧本,不管是格式还是內容,amazing~!”

林也並没有在意马丁夸张的语调,只是笑著道:“我也没想到,你的电话竟然来得这么快。

没记错的话,这才一晚上吧。”

马丁的声音变得沉稳起来,“lin,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我不会跟你说些废话。

坦白说,我们康斯坦丁等这样的剧本等了一年了,现在好不容易等到这么合適的剧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