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厂里技术革新(1/2)
院里的风波暂时平息,林皓的生活重心重新回到了轧钢厂。
贾张氏的道歉,易中海的威信扫地,都只是小插曲。
真正能改变命运,掌握主动权的,还得是自身的实力和地位。
他想起娄晓娥父亲留下的那个铁皮盒子。
除了那些“未来种子”,笔记的夹层里,还藏著一些零散的旧图纸和手稿。
这些图纸大多是德文標註,似乎与某些工业设备和工艺流程有关。
林皓之前只是匆匆一瞥,並未深究。
此刻,他从空间中调出这些图纸的影像,又结合了空间內那份残缺的“未来工业技术资料”,开始仔细研究起来。
这些资料虽然残缺,但其中关於金属冶炼和轧制工艺的部分,恰好能与娄晓娥父亲的图纸相互印证,並提供一些超前的思路。
他发现,其中几张图纸,描绘的是一种改进型的轧钢机热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升钢材的韧性和强度,同时减少能源消耗。
这与他从空间资料中看到的一些早期节能增效理念不谋而合。
林皓心中一动。
这或许是个机会。
他將这些图纸和空间资料中的相关技术点进行整合,剔除掉那些过於超前、以当前技术水平难以实现的部分,保留了核心的改进思路,连夜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技术改进建议报告。
报告不长,却字字珠璣,清晰阐述了现有轧钢工艺的瓶颈,以及他提出的改进方案所能带来的效益——预计能將成品率提高至少三个百分点,同时降低煤耗约百分之五。
第二天一早,林皓拿著这份报告,直接敲响了李副厂长的办公室门。
“进来。”李副厂长略带疲惫的声音传来。
林皓推门进去,將报告递了上去:“李副厂长,这是我关於改进咱们厂轧钢工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您过目。”
李副厂长有些意外地看了林皓一眼。
这小子,修好了德国鏜床,又在院里把易中海將了一军,现在又搞起了技术革新?
他接过报告,戴上老镜,仔细看了起来。
起初,他神色平淡,但越看,眉头蹙得越紧,隨即又渐渐舒展开,眼神中透出几分惊讶和凝重。
“提高成品率三个百分点?降低煤耗百分之五?”
李副厂长放下报告,手指在桌上轻轻敲击著,“林皓同志,你这份报告,很有想法啊。”
他沉吟片刻:“这个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改造,对工艺流程也要重新调整。”
“是的,李副厂长。”林皓点头。
“我考虑过这些问题。图纸上標註了一些关键部件的改造方案,工艺流程的调整也有初步设想。如果能组织技术力量攻关,我相信可以实现。”
李副厂长盯著林皓,目光锐利:“你这些想法,从哪里来的?据我所知,你进厂时间不长,对轧钢工艺的了解,应该还没这么深入。”
林皓早有准备:“报告李副厂长,我进厂后,一直在学习相关的技术资料。
这份建议,也是结合了厂里的一些旧档案图纸,加上我个人的一些琢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