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匿名信风波(2/2)

他打开空间,尝试著调动那升级后解锁的“信息获取”初级功能。

这个功能很鸡肋,只能获取一些已经公开或者即將公开的模糊信息,而且消耗能量点。

林皓集中精神,在脑海中搜索与“轧钢厂”、“废旧设备”、“处理”相关的关键词。

片刻之后,一些零碎的片段在他脑海中闪过。

“……一批老旧车床……报废单……”

“……仓库积压……处理意见不统一……”

“……刘主任……倾向於直接当废铁卖掉……”

“……李副厂长……似乎想看看有没有再利用的可能……”

信息很模糊,但足够了。

林皓心中有了计较。

他铺开稿纸,开始奋笔疾书。

他要写的,不是辩解,而是一份报告。

一份关於“废旧设备再利用及技术改造潜力分析”的报告。

他结合之前修復德国鏜床的经验,以及从空间中获取的那些零星的未来工业知识碎片,针对厂里现存的一些老旧设备,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改造和再利用方案。

这些建议,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

写完报告,林皓又附上了一份简短的澄清说明,条理清晰地反驳了匿名信中的不实指控。

他没有情绪激动地喊冤,只是平静地陈述事实。

下午下班前,林皓拿著报告和澄清说明,再次敲开了李副厂长的办公室门。

“李副厂长,这是我对匿名信的澄清,以及我个人对厂里废旧设备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您过目。”

李副厂长有些意外地接过文件。

他先看了澄清说明,微微点头。

然后,他翻开了那份“废旧设备再利用及技术改造潜力分析”报告。

越看,他的眼睛越亮。

脸上的阴霾也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惊喜和讚赏。

“好,好啊。”李副厂长一拍桌子,“林皓同志,你这份报告,写得太好了,太及时了。”

他激动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厂里確实有一批旧设备要处理,我和几位主任为了这事,意见一直不统一。

刘海中他们主张当废铁卖了省事,我觉得可惜,总想著能不能再利用起来。”

“你这份报告,简直是雪中送炭?

这些建议,非常有价值!如果真能实现,不仅能为厂里节省一大笔开支,还能提升咱们的技术水平。

李副厂长看著林皓,眼神里充满了欣赏:“林皓啊林皓,你总能给我带来惊喜。”

“至於那封匿名信,”李副厂长把信纸揉成一团,扔进纸篓,“跳樑小丑,不必理会。我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不过,这种歪风邪气,必须剎。

我会让人去查,看看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

林皓微微躬身:“谢谢李副厂长信任。”

他知道,这一关,他算是过去了。

而且,他又一次把危机转化成了机会。

接下来几天,厂里关於林皓的谣言渐渐平息。

李副厂长拿著林皓的报告,在厂务会上重点表扬,並责成技术科和生產科共同研究落实方案。

林皓的名字,再次成为厂里的焦点。

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八卦,而是实打实的敬佩。

许大茂这几天却有些坐立不安。

匿名信是他写的,內容是他添油加醋编造的。

本以为能把林皓彻底搞臭,没想到雷声大雨点小,几天就没动静了。

反而听说李副厂长又因为一份什么报告,对林皓大加讚赏。

这让他心里又嫉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