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谁家公子来投资影视行业?(2/2)
拍摄手法也就那么回事儿,学生么,只有那么点青春懵懂能拿出来说事儿。”冯大炮一针见血的说。
“我觉得也是,这2.2亿票房看著就跟个笑话似的。
我哥也是谨慎过了头,非让我探探这姓秦的小子的底,別是哪家的公子来玩票儿。”小王总说出大王总的顾虑。
“这还探什么,现在谁最有钱,煤老板啊!投资文化產业,有面儿!”冯大炮一语惊醒梦中人。
小王总一听,茅塞顿开。
……
国庆长假刚刚结束,8日晚上,秦朗已经在网站上看到了《那些年》的枪版,虽然画质极差,但应该会对后面的票房造成极大的影响。
按照上映两周出盗版的规律,枪版最快也要到大约10月10日才会流出,盗版dvd就还要再晚一些。
秦朗也不知道枪版提前流出,是好还是不好。
好的想法是盗版出得快是因为电影火,不好的点在於:一是对票房造成影响,二是任何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都值得深思,推敲。
从8日开始,票房断崖式下降,每天只有500万左右。
秦朗本来还想著要不要包场,把票房涨一涨,混到3亿,想到年底的《非诚》就算了,顺其自然吧。
现在的重点是赶紧把毕业作品完成,顺利毕业。
关於毕业作品,田状状给出的指导意见是:希望秦朗能拍一个镜头语言更多,拍摄手法多样的艺术电影。
秦朗本身也想试试自己的艺术天分,找找自己的个人风格,检验检验这么些年的学习成果。
於是选了他目前写的最偏文艺向的剧本《建筑学概论》,希望能让自己满意,也能让老师满意。
当然实在不满意,他也没辙,凭他24岁的年纪,真不知道能拍啥更艺术的了。
总不能为了迎合西方获奖审美,去拍不符合21世纪新一代人设的伤痕文学吧!
別说他拍不出来伤痕文学里的贫苦,落后和愚昧,就算拍出来了,別人能相信是他拍的吗?
別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的马脚露出来了。
秦朗从电脑里调出《建筑学概论》的剧本,这是他大二那年写的。
故事主要讲了20岁的男女主相遇在水木大学的一堂建筑学概论的课上。
男主按照女主的画,搭建“理想之家”模型,灵感源自於东方园林长廊的“步移景异”,却被误认为是抄袭,种种误会叠加,男女主渐行渐远。
15年后,已经成为著名建筑师的男主,因为一个四合院的改造项目与成为画家的女主再次相遇。
俩人在修復老宅的过程中回溯青春,並重新审视建筑与情感的关联。
20岁的男女主,秦朗想让陈小和刘茜茜二搭,35岁的男女主,秦朗想邀请胡君与刘滔出演,就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档期。
秦朗想著,先改好剧本,送审通过,再联繫演员试镜。
……
一周后,某会所,被派去打探秦朗跟脚的牢靠手下,来向小王总匯报,秦朗的身世异常清白,背景十分单纯。
小王总瞅了个空儿去向大王总报告:“哥,查好了,就是有点儿钱,背后什么势力都没有。
依我看2.2亿票房不是钱砸出来的,就是吹出来的,总之有很大的水分。”
“不,任何人的成功都有特別之处,我看这个电影的宣发就很值得借鑑。
你去联繫一下,看看能不能和他合作,我们有最优秀的演员,渠道,可以全方位给他提供支持。”
虽然是兄弟,但是大王总和小王总的思路完全不同。
“哥,不过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小子,我们主动去找他合作是不是太看得起他了?小钢说他拍的就一小孩儿玩意儿。”小王总不屑道。
“小钢的思想老了,现在的年青人,想法一年一个样,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年青人喜欢的导演,来帮我们打开新的市场。
公司要上市,这也是个不错的增长点,可以增加公司的估值。”大王总语重心长的说。
“您觉得这小子能行?”虽然小王总对於哥哥深信不疑,但是这些年还是觉得他是不是太过於保守了。
“今年第一的《赤璧》票房才3.12亿,导演是谁,香江大导演吴语森。
然后就是他的《那些年》,这又不是巴黎,哪儿有那么多黄金可以踩。
1500万拍摄成本,2亿多票房,你想想投资回报率,他行不行?值不值得合作?”大王总跟弟弟说大局观说不通,说数字总会算了吧。
“1500万,2.2亿,快15倍,真带劲儿。”小王总肾上腺素飆升,“哥,我听你的,我去会会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