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孤亦是以史为鑑(1/2)

朱慈炯望著几名老臣的模样,心中亦是感慨万千,但万般言语也只是化作了一句:“是啊,风沙太大!”

他隨后便继续部署军略,给情绪爆发的老臣们留下空间,让他们慢慢调整和平復心绪。

“金俊、李虎“,朱慈炯看向两人,目光殷切,“內卫师改编为禁卫一军须继续扩编至八万人,不仅要拱卫北京京畿,还要隨时化作北伐的箭矢。“

朱慈炯又看向了董军,在他炽热期盼的目光中笑道:“董军,筹建禁卫二军,员额八万人,负责拱卫南京京畿,亦可支撑南征作战。“

总理大臣张煌言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晕倒了,如此大规模的扩军,朝廷財政绝对要崩溃了。

他手脚都有些颤抖了,声音亦还有些颤抖:

“陛下容稟,大明各地百废待兴,有功將士的酬功赏赐,以及殿下的种种部署,需要的银两、物资无数。”

“殿下终究也到了登基称帝之时,大典需要的银子也不是小数,再如此扩编军队的话,財政实难支撑,所行终非治世之道吶。”

大殿之中,嗡声四起,文臣们纷纷頷首认同,武將们则窃窃私语,思索著如何应对。

陈永华作为张煌言的助手,自然深知大明財政状况,他咬了咬牙亦出言附和其諫言:

“殿下,张大人所言不错,此番光復天下的鏖战歷时多年,近几年几乎是无年不战,大明积累的財富几乎消耗一空了。”

“汉武征大宛,隋煬伐高丽,永乐平安南,对於华夏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功绩,但终究损耗国力过甚,本朝须以史为鑑吶。”

朱慈炯却淡然一笑,也打著以史为鑑的名头,和张煌言、陈永华两位大员,认真討论起来:

“永乐五年旧港之役,郑和焚毁了海盗巢穴,所得金银可抵大明三年盐税!孤王领军平定缅甸,復设宣慰司,亦得千万財富、物资无数。”

“《隋书》中亦有记载:时天下无事,群臣言林邑多奇宝者!於是,刘方平交州,乃授方驩州道行军总管,经略林邑,缴获无算!”

“孤王还听闻,大汉马伏波征交趾立铜柱,其上刻:铜柱折,交趾灭,实在令人神往。”

“汉军征服交趾后,据说得財物、物资无数,还徵得骆越精兵三万,所获亦是惊人。”

“孤王正是日思夜想,思索了歷朝歷代之故事,以史为鑑之下,才毅然决然的做出如此部署。”

华夏歷史太过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记载中,总是能找到能支持自己论断的史实。

张煌言、陈永华等文臣闻言一滯,苦笑连连的望向了一本正经的皇太子,觉得这是诡辩术,並不能解决问题。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武將们的反应却是不同,杨三水、李定国等人相互对视之后,便纷纷抓住了太子言语中的关键:林邑、脚趾、安南,財物物资!

朱慈炯不等眾臣开口,谈话內容却突然转变,音量也拔高了三分:

“当年太祖高皇帝若困守濠州,焉有大明三百年基业?开国锐气如新磨刀刃,此时不劈开枷锁,难道要等刀锈入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