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望穿百年(1/2)
大明陆海大军数十万,以泰山压顶之势轻易光復京师,亦以最酷烈手段彻底碾碎了建奴全族,根除了华夏隱忧。
汉人王朝、煌煌大明,在无数仁人志士不畏牺牲的拼搏下,再次以不可阻挡之势归来,也必將更加强大和稳固。
不世功业在手,无论文臣还是武將,心中都充满热切的等待著皇太子於北京登基称帝,其后必然是眾人万分期待的论功行赏。
歷经多年鏖战的陆海军將士们,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鬆懈感,一门心思等著荣华富贵和安享太平。
不少將领和战士们,甚至开始公开谈论著,是在北京安家置业,还是去南方享受,盘算著能够得到怎样的功赏和利益。
更有甚者,他们在京师四处考察,寻找心仪的宅邸,更有各色媒婆活跃起来,给他们寻摸年轻貌美的女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文臣武將们的心思变化,以及因而產生的各种行为,很快便被殷齐山和付刚强两人稟报给朱慈炯,令他忧心不已。
论功行赏是必然的,给功勋卓著的將士们以荣华富贵亦是理所当然,但这种鬆懈的心態,绝不应该放任。
朱慈炯心中非常清楚,当今的世界早已不同,西方列强正野心勃勃的分割世界,大明北方和南方的两个强敌也在崛起。
歷史再次来到紧要关口,百年之大变局迫在眉睫,大明必须要奋力逆流而上,方能在弱肉强食的世界立足,汉人才能真正摆脱可能的百年屈辱。
朱慈炯深深思索之后,觉得当下须立即解决两大问题,其一必须让文武眾臣认清这个残酷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必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
其二则是统一思想,確定大明未来一些年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明確王朝的主要威胁和敌人,並加以应对。
王朝初年,必是军力最为强盛,战心战意最为高昂,开拓精神最为强烈之时,绝对不能安享太平,放任隱患成长。
国力和军力亦不可能无限,必须將最强悍的力量,用来根除可能对华夏伤害最大最深的敌人身上,令它们永不敢滋生异心。
那么,未来一些年,该弄死谁呢?朱慈炯摸著下巴,盯著面前的巨大舆图,陷入了沉思之中。
......
十数日之后,朱慈炯在“彻底打扫乾净”的皇宫武英殿中,召集了文武重臣共议国朝的大政。
文臣以总理大臣张煌言为首,宋应星、张履祥、吕勇、陈永华、李时茂、付刚强等人紧隨其后,济济一堂。
武將则由李定国、郑成功和杨三水三人领衔,沐天波、姜光军、兀尔特、王辅臣、明安达礼、甘辉、万礼、金俊等將领及政委们悉数出席,阵容豪华。
无论文臣还是武將,尽皆一副轻鬆愉快的模样,都以为是皇太子殿下召集眾人,应当是议论如何论功行赏了。
朱慈炯观察眾臣的脸色,愈发觉得有必要召集这次议事大会,无论如何要浇下一盆冰水,坦诚深入的交流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