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北京城下(1/2)
公元1663年,康熙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华夏的北方大地,整个天地间再次被白色充斥,地上覆盖著厚厚的积雪,太空中仍在飘落大团的雪。
寒风呼啸肆虐,雪漫天飞舞,各处河流湖泊也早已冻结,动静之间更显处处一片寂静、荒凉。
偌大的北京城外,各处围城的明军身著厚厚的冬衣,在防御工事之后仰望著高大宏伟的北京城墙,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朱慈炯静坐在北京城北的中军大帐內,脸上神色一片轻鬆,右边下首端坐著张煌言、宋应星、李时茂、陈永华、殷齐山、付刚强等文官系统眾人。
在他左边的下首,以李定国、郑成功和沐天波为上首,杨三水、姜光军、兀尔特、金俊、明安达礼、王辅臣、甘辉、万礼等海陆军一把手尽皆出席。
今日眾人齐聚一堂,专程议论一件大事,便是对於北京城中的百余万建奴余孽,该当如何处置。
大方向是確认无疑的,建奴唯一的选择便是无条件的举城投降,大明绝不会给予对方所谓议和机会。
唯一所忧虑者,便是城中尚有数百万汉家子民,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建奴最后的护身符,令朱慈炯等人颇为头痛。
建奴高层们正是意识到这点,才敢於在鰲拜所领的五十万大军覆灭,明军大军围城局势下,坚持明清议和的底气所在。
明安达礼有些著急,便把目光望向了兀尔特,希望资歷身后的对方能率先发言,为城內族人爭的一线生机。
兀尔特和他有相同想法,亦不愿城中族人无辜的为建奴陪葬,便不再踌躇犹豫,再度对皇太子进言:
“殿下,近些时日吾等奉旨与城內联络,八旗之中有叶赫部眾六七千人,將全力配合大军破城。”
他所言的“叶赫”部眾,自是指正蓝旗的部分部眾,亦或其中还有不少“聪明”人混杂其间,以求一线生机。
明安达礼见兀尔特率先发言,便也壮著胆子起身行礼进諫:“启稟太子殿下,末將亦奉命联络城中蒙古诸部,他们愿意弃暗投明。”
“他们托末將给殿下带话,城中蒙古诸部有志一同,如果建奴逞凶,他们定然拼死一战,必不使狗建奴伤害汉家子民。”
眾人闻言尽皆暗笑,谁说草原上的汉子不懂人情世故的?现在看来,他们不仅懂,而且懂的时机也恰到好处。
朱慈炯自是深知兀尔特和明安达礼所想,在两人諫言后笑著温言道:
“两位將军勿忧,叶赫和蒙人都是大明子民,和汉人一样都是诸夏的一部分,孤王自会保他们平安。”
“他们愿意顺应大势,坚定的和建奴划清界限,愿配合之后大军破城之战,孤王亦会论功行赏。”
兀尔特和明安达礼闻言大喜,费尽心机终於为族人爭取到不多的未来,令两人心中欣慰不已。
朱慈炯安抚好两人之后,便示意眾人继续议论,殷齐山边起身奏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