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议和」?(2/2)

良久之后 ,鰲拜一声长嘆,短短时间似乎又苍老了几岁,强撑著精神勉强开口:

“汉人復兴了,天下大势无可违逆了,我大清只余京师和周边一隅之地,绝无翻身可能了。”

“如此,便由老夫做丧权辱国的罪人吧,便和汉人签了著投降之议,任由他们处置便好。”

“呵呵,老夫这一生,杀戮汉人无数,就由著汉人千刀万剐好了;只望百余万满人能活下来,將来生出个英雄人物,未尝不可再起。”

他感喟良久,抬起有些昏的老眼,看著赵良栋痛彻心扉涕泪横流的模样,不由再度深深一嘆。

汉人如果都如这个抬旗的奴才一般,那该多好啊,大清岂非就可千秋万世的占据这江山。

就在此时,希佛却从外边进来,看著大帐中两人的神態,瞬间便知汉人所提的条件,必然苛刻无比。

待到赵良栋复述一番后,並未出乎他的预料,便也如鰲拜一般绝望喟嘆后,沉默无语。

鰲拜又问希佛,明军主帅在他和赵良栋离开后表现如何,希佛回答对方神情自若,甚至起身去细细查看大帐中的舆图。

鰲拜又招来图海、蔡毓荣两人,五个人反覆商议、推演,悲哀的发现只有投降一途了。

於是鰲拜便下定决心,对著眾人说道:“我等满人本就来自辽东苦寒莽荒之地,本就一无所有,何惧一时挫败。”

“太祖当年,不也拜倒在那李成梁麾下,小心伺候无数年,等到汉人腐朽了虚弱了,方才以十三副鎧甲起兵,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如今我大清尚有百万满人,只要他们活著,牢记今日之耻辱和祖宗的辉煌,在將来寻得良机,必能再度復起。”

“呵呵,汉人王朝没了外敌,不过数十年,经歷了两三代皇帝,必然会再度腐朽、虚弱下来的。”

听著鰲拜的话语,赵良栋几乎要忍不住开口,彻底揭露杨三水的阴谋,却被儿女枷锁死死封住了口。

眾人再无不切实际的奢望和异议,便在老鰲拜的带领下,返回了主帅大帐,接受了大明的所有条件。

杨三水大喜,当即取出早已擬制好的两份文书,和鰲拜代表明清双方,郑重签下了这份所谓“议和文书”。

杨三水也不急著离去,而是令两名亲兵携文书入城请“皇太子”盖上国璽,半个时辰后便返回此处。

杨三水亲手將盖了“大明国璽”的两份文书,郑重的交给了鰲拜,言称对方必须在十日內盖上大清国璽並送回,否则后果自负。

鰲拜不敢怠慢,当即令希佛亲自领著亲卫,立即星夜疾驰赶往京师,万万不可耽搁了时间。

杨三水则怕他们不能通过关卡,当即派了十名亲卫相隨,令他们陪伴大清使团通过晋王、闽王防区后,再自行返回。

不仅如此,杨三水还当著鰲拜的面,言明他知清军只余两三日粮草,当即拍板,竟赠送足够清军两日食用的粮草。

鰲拜便说往京师往返需十日光景,如此粮草远远不够,恳请杨大帅能够多赠几日之用。

杨三水“坦诚相待”,称忧虑清军假降,故须確保清军只有五日之粮,每日只吃一顿便好,如此可保不死,投降之后自会供足粮草。

议定之后,杨三水便领著剩余亲卫,径直返回德州城內,静待著最后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