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他啊,以后就做缅王吧!(2/2)
大明末年那十几年,藩王富贵泼天、金银粮食满库,家家有土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亩,不用缴税。
乡绅地主也是富贵无比、金银粮食满仓,家家都有土地几千、几万亩,也不用缴税。
富商巨贾们,垄断著国內百业,国內海外贸易的利益,都被他们吃的乾乾净净,几乎不用缴税。
那么是谁在缴税缴粮,维持著大明帝国最后的生机呢?反而是那些几乎无立锥之地,已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百姓、农民。
为什么特权阶级不用缴税呢?因为他们的背后,都站著一个可怕群体,就是导致大明败亡的罪魁祸首:文官集团!
文官们嘴上喊著为国为民,朝廷不得与民爭利,但实际上却保护者这些特权阶层,瓜分了所有的利益,却不愿上交一丝一毫给国家。
文官集团无耻的把所有的负担,都转嫁给了贫苦的百姓,把所有的百姓都逼到了朝廷的对立面,加入了造反的队伍。
朱慈炯带著大明復起,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铁了心要彻底干掉毁灭大明的毒瘤。
他在国內趁机指挥大军,连根拔除了江南省內的这些特权阶级,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还收穫了海量的財物,百姓也有了好生活。
藩王的这个大明毒瘤,他也是必然要一刀割掉的,不会留有丝毫的余地和情面。
这件事情,只有他在此天下鼎革之际来做,此时是最好的时机!他不做,如果大明復兴,將来的帝王定难做成此大事。
“太子殿下,如此处置藩王,是否过、过於严苛了!”
“微臣有些担心,天下无知之人,可能会因此誹谤殿下对亲人刻薄,如此会伤及殿下的英名。”
“因此,末將諫言,是否可以等到天下混一之后,再定处理方略。”
罗伦想了又想,还是郑重提出了諫言,觉得还是用拖字诀解决问题。
“无须如此,孤王心意已决!前车之鑑,吾等不能再犯同等错误,不能让藩王再危害大明和百姓。”
“区区骂名,孤王担了,孤王只要大明发展更好及百姓生活更好。”
朱慈炯决心坚定,做了最后的决断。
他想了一想,又看向了李定国,更加郑重的开口说道:
“李爱卿,孤王对於农民军、还有各位农民军领袖,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大家应当谨记。”
“各路农民军,包括张献忠、李自成在內,他们的起义是理所应当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这在我华夏是理所当然的。”
“张献忠、李自成等人,自然是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初期也是敢於为百姓爭取生路的英雄。”
“但是,他们在实力大涨之后,反而比朝廷更加凶残,残害了更多的百姓的姓名,这是他们的罪恶。”
“韃子骤然入关之后,他们作为天下权柄的操持者,被打的一溃千里,不能抵挡异族入侵,更是他们最大的污点。”
“孤王所想的是,待到天下安定了,绝对不可隨意污名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功过应当客观评价。”
“孤王要带著诸位爱卿,建立一个新大明,让最广大的百姓共同占有土地和財富,新大明要与百姓共天下。”
朱慈炯声调不高,但语气坚定无比。
李定国闻言之后,心神激盪不已,觉得皇太子才是自己的知己,才是自己一直以来追寻的明主。
杨三水、罗伦等一直追隨的將领,则是觉得理所当然;郑成功、白文选等人,则是有所忧虑,担心將来家族利益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