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人在征途,亦不得閒(1/2)
公元1659年,顺治16年,8月18日午后!
朱慈炯带著直属营和水师的三千余將士乘坐一百余艘大型战船,从南京顺流而下,直奔杭州而去。
出征之时,並无文武大臣送行,只是悄然带兵登船。一是文臣武將们都事务繁忙,更主要的是为了保密。
毕竟是皇太子御驾出征,可不能像之前大明那样,还没出兵呢,大军兵將、行军路线等就搞的天下皆知了。
这等傻事,朱慈炯自然不会去干?他不仅要避免己方因情报泄露被人偷袭,他更要给韃子搞个不讲武德的偷袭。
“马龙將军,你给孤王细细说一说,那甘辉甘魔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舰队旗舰的三层炮舰上,待马龙把行军诸事安排妥当,朱慈炯这才询问。
“稟太子殿下,甘辉为人简单直接,不会思虑作战外的事情,对作战会直言对错。哪怕是延平王所言不对,也会直言。”
“延平王因他一心为公性情鲁直,且作战勇猛无敌,是少数水战、陆战尽皆精通的悍將,所以信任他。”
“不过,每每涉及登陆作战,他的作战意见会和延平王相左,提出的意见也往往被延平王忽略。”
“因此,甘將军偶有抱怨,为大军屡失取胜良机而嘆息。殿下请恕在下孟浪,末將以为,延平王水战无敌,但对陆战並不精通,甚至有所畏惧。”
“因此,在每次登陆作战时,经常会出现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的情况。”
马龙说完,还轻轻摇摇头,似乎对甘辉的鬱闷感同身受般。
“那么,他是忠於大明多一些,还是忠於延平王多一些呢?”
朱慈炯刨根问底,继续追问著。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也是很难以判断回答,因此马龙仔细沉思起来。
“回太子殿下,甘辉將军最初是不忿於韃子凶残,因此愤然投军!他是忠於大明,一心反清的。”
“但他悍不畏死屡立战功,一步步从小兵积功升至中提督,他也是很感激延平王知遇之恩的。”
马龙琢磨半晌后,只能如实描述实情,而没做主观判断。
他確实无法判断,怕自己错误判断,误导了太子殿下。
“嗯,孤王知晓了,马將军你很不错,好好做事,大明的復兴大业,需要你这样忠诚干练的大將尽心竭力。”
“大明復兴之路漫长,但必定能够成功实现,你等功勋之士,也必將在青史上留下美名,望勉之。”
朱慈炯了解到甘辉的情况后,又温言激励了马龙几句。
马龙首次接触到帝国首脑,被一番抚慰激励,非常激动感恩,暗暗发誓要为大明效死,为太子肝脑涂地。
他和罗蕴章带著军队,自“二张”之一的张名振悲愤逝世后,被延平王强行吞併,而未按张名振遗言託付给张煌言。
此后一些年,马龙和罗蕴章在郑家军中被防范被歧视,从没有上位者真心关心他们和眾多將士。
这次终於回归张煌言麾下后,太子殿下为將士们补发了半年餉银,全军欢腾。
听说很快又有南京之战的奖金髮下,眾军的餉银又要提高了,对自己又如此温言鼓励,如何不令人感激!
不仅自己如此,罗蕴章等大小將领,还有所有战士们,都是如此想法。
马龙知道,甚至连绿营那帮老油子,大部分人也都转变巨大,要为大明和太子奋勇作战了。
他一边想著,一边恭敬的退了下去,盯著舰队行军诸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