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竞爭对手(2/2)

“到此为止。“

林振华合上文件的声音像法官落下法槌,“部里正在討论苏联专家提出的技术引进方案。“

“可郑工的数据证明我们根本不需要——”杨雪的话还没说完,林振华突然改用俄语说道:“下周三组织部要考察司长人选。”

这突如其来的俄语让杨雪有些措手不及,她手中的筷子“啪”地一声掉落在桌上。林振华的升迁考察和保守派元老的施压,这两个消息就像两枚炸弹一样,在餐桌上空无声地爆开。

杨雪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瞪大眼睛看著林振华,似乎想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些端倪。而林默则显得有些紧张,他脱口而出:“先生什么態度?”

林振华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用食指推了推眼镜。这个动作通常意味著他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但当他站起身来准备离开时,还是低声说了一句:“明天部务会。”

隨著公文包锁扣发出的咔嗒一声,那叠可能改变国家工业命运的纸张被封存在棕色的牛皮里,仿佛也將这个话题一同封存了起来。

“苏联专家团明天到?”杨雪突然问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惊讶和疑惑。作为新闻出版处的副处长,她对各种信息都有著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关键要点。

林振华正在繫著领带,听到杨雪的问题后,他的动作略微停顿了一下,显得有些烦躁。他回答道:“上午十点,北苑机场。”

杨雪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对这个时间安排有些不满。然而,她並没有过多地纠结於此,而是继续追问:“他们这次带来的 t-34 图纸是哪个版本的?”

林振华系领带的手停了下来,他看了杨雪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然后说道:“1943 年的版本。”

杨雪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她不禁瞪大了眼睛。这种坦克的解剖图,焊接炮塔和倾斜装甲的设计早就已经过时,对於现代战爭来说,这样的技术已经远远不够先进。

“那米格-9 呢?”杨雪紧接著问道,她的声音中带著些许急切。

林振华冷笑了一声,那笑声中似乎夹杂著金属般的冷硬。他回答道:“比我们仿製的歼-5 还少两处改进。”

杨雪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答案让她感到震惊和失望。她原本对苏联的技术抱有一定的期望,但现在看来,这些所谓的先进技术实际上並没有那么出色。

然而,更让杨雪吃惊的还在后面。林振华接著说道:“但苏联那边开价是去年橡胶產量的三成。”

杨雪的脸色变得苍白,她难以置信地看著林振华。这个数字意味著全国三分之一的胶鞋、轮胎都要用来支付这些过时的技术,这对於国家的经济和工业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书房的门关上后,厨房传来哗哗的水声。

林默站在阳台上,他摸出口袋里的托卡列夫手枪。

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想起梁有为塞枪时说的话:“郑工临终前反覆强调,真正的工业化必须有自己的骨头。“月光照在枪管上,映出一行模糊的俄文铭文——这是1945年苏联红军缴获的德国货。

客厅里,杨雪正在擦拭丈夫的公文包。

她用的是掺了香茅草的特殊油脂,既能保养皮革,又能让警犬难以追踪气味。这个习惯源於1947年在敌占区做地下工作的经歷。

书房透出的灯光在门缝下形成一道金线。

林默知道,父亲此刻一定在重画那些关键参数的曲线图——用他独创的、连苏联专家都看不懂的演算方式。就像三年前在长春汽车厂时那样,把真正的核心技术藏在看似合规的报表里。

夜风吹动窗帘,露出书桌一角。林默瞥见父亲正在一份红头文件上写著什么,檯灯將他的侧影放大投射在墙上,像一座沉默的山岳。

而在文件旁边,赫然摆著那本从周明远处找回的笔记,翻开的页面上,甲字符號在灯光下宛如跳动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