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家国大事喜上喜(2/2)

他径直走到床边,刘若云刚刚经历完生产,失血较多,面色有些苍白,气息微弱,见夫君过来,挣扎着想要支起身子。

石山连忙止住她,亲手拿过柔软的靠枕,小心地扶她半躺下,又从杜若手中接过那碗温热的米粥,自己先尝了尝温度,觉得刚好,才一勺一勺地,极有耐心地喂到妻子嘴边。

“你元气大伤,这几日就好好躺着静养,万事不要操心,有我在,后宅乱不了。”

石山的声音异常温柔,动作也极为细致。

刘若云顺从地吃完小半碗粥,感觉身上恢复了些许气力,毕竟是母女连心,目光便不由自主地飘向马秀英怀中的襁褓,轻声道:

“夫君,让马姑娘抱孩儿过来,容妾身看看吧?”

石山若不是要先安抚妻子,其实也早想看看自己两世为人的首个孩子。闻言立刻点头,马秀英小心地将婴儿抱过来,笑道:

“元帅,主母,您们瞧,小姐生得真是粉雕玉琢,好看得紧。”

“嗯。”

石山凑过去,痴痴地看着那红皱的小脸,初生婴儿脱离羊水不久,其实还看不出美丑,但在父亲眼中,却是世间最可爱的珍宝。一种奇妙的、血脉相连的悸动在石山心中涌动,让他几乎移不开眼。

“真可爱。”他喃喃道,语气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傻气与喜悦。

刘若云说是看孩子,实则小半注意力仍停留在石山身上,仔细观察着他的反应。

见夫君如此专注喜爱,并无丝毫因自己头胎诞下女儿而显露的失望,一颗悬着的心才终于安稳地放回了肚子里,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真正舒心的笑容。

待马秀英将孩子抱到一旁小心看顾后,刘若云歇了口气,忽然提起了另一件看似不相干的事。

“夫君。”

她的声音虽轻,却异常清晰,道:

“杜若自幼便陪在我身边,我们二人名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自外面成婚后,她伺候你我起居,尽心尽力,体贴周到。如今……夫君能否看在她一向勤勉忠心的份上,给她一个名分?”

杜若正在床边细心地为刘若云掖着被角,闻言,瞬间羞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又不能擅自离开,只得深深垂下头,一双耳朵红得剔透,却紧张地竖起着,等待石山的答复。

石山何等心思,立刻明白了刘若云的用意。

这仍是“母以子贵”观念下的未雨绸缪——刘若云虽是平安生产,但“头胎不顺”,未能诞下男丁,她心中终究是存了份不安,担心日后自己和孩子的地位会受到影响。

故而,急切地想将自己的心腹丫鬟推上来,固宠的同时,也加深自己在后宅的势力。

杜若虽是丫鬟,但容貌清秀,性情乖巧温顺,又自幼跟随刘若云读书,还是夫妻二人早已默认的通房丫鬟,石山对她颇有好感,自不会拒绝。

他略一思忖,想到了一个更周全的法子,笑道:

“这样,岳母待会得了喜讯,定会过府来探望你。你便趁此机会求岳母带个话,请岳丈择个吉日,正式收杜若为义女。你二人既是情同姐妹,那便索性做了真姐妹,日后说出去,名头上也好听些。”

杜若一听,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

她万万没想到,元帅不仅愿意纳她,竟还如此体贴地为她考量出身。

从此以后,她便是刘家名义上的女儿,再不是无根无基的婢女抬籍,以后元帅的“后宫”再如何扩充,她杜若在元帅众妻妾中,也能挺直腰杆做人了。

这份恩情,何其厚重!

刘若云其实也有此意,只是担心石山不喜,才不好主动提出来,当即笑逐颜开,却故意板起脸,对着杜若嗔道:

“你这傻丫头,还发什么呆呢?天大的造化就在眼前,还不快谢谢夫君恩典!”

“杜若……杜若谢……谢谢夫君!”

小丫鬟声音哽咽,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只觉得浑身滚烫,仿佛踩在云端,飘飘然不知所以。那副又惊又喜,手足无措的憨态,逗得石山和刘若云夫妻俩相视而笑,产房内充满了温馨喜悦的气氛。

马秀英也在一旁陪着笑,但那笑容深处,却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羡慕与淡淡的苦涩。

她出身宿州大户人家,自幼聪慧,读书识字,能诗会画,尤其精通史书,其母马郑氏早亡,其父膝下无子,便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家庭虽不圆满,却也生活无忧。

怎奈其父因杀人避仇,客死他乡,临行前将她托付给好友郭子兴。

郭子兴定远起事后搞得一团糟,只能并入实力强悍的红旗营,自此便需仰石山鼻息。

石山对郭子兴这等自带部曲的将领,自然少不了防范制衡之术,除了将其调离原防地,置于傅友德麾下,更是将其独子郭天叙和养女马秀英扣下,留做质子。

郭天叙年纪尚轻,可塑性较强,且只是中人之姿,直接将其送入质子营即可。

而马秀英身为女子,年岁已然不小(比石山还长两岁),留在石山身边,处境便有些微妙。

石山最初没见过马秀英,又有意要打压郭子兴,便将她安排在羽林营,教授孩童们书画,并负责给年长些的女孩们讲解生理常识,也算人尽其才。

这之后石山逐渐完成了对定远义军的彻底消化,郭子兴也进入了自己的新角色,不用再格外防范。

随后,巡视羽林营时,石山见马秀英模样端庄大气,言行举止从容秀越,教导孩子时极富耐心,心下赏识,便将她调入了元帅府内宅充作侍女。

此事就发生在北征徐州之前,刘若云大致猜到了夫君的心思,便顺水推舟将马氏安排到自己身边使唤。相处下来,刘若云很快也喜欢上了这个行事大方、性情沉稳、富有见识的侍女。

以至于此次生产,她便特意点名要马秀英在身边陪侍。

马秀英天性聪慧,岂会不明白石元帅和主母的潜在意图?

她对白手起家,打下偌大基业的石元帅,内心也是极为倾慕敬佩,早已芳心暗许。

但她毕竟年龄稍长,终身大事迟迟未定,看着眼前杜若喜获名分,再想到自己尴尬的身份和未卜的前路,心中难免生出几分惶惑与黯然。

好在刘若云同样心细如发,刚解决了杜若的名分问题,巩固了自身阵营,一瞥眼间注意到马秀英强颜欢笑下的那丝不自然,索性再做个人情,笑着对石山道:

“夫君既已决定收了杜若,依妾身看,马姑娘的事,也不宜再拖了。马姑娘贤良淑德,是个难得的好女子,夫君何不就此将名分也定下来,免得佳人心中忐忑。”

石山行事磊落,向来不喜拖泥带水,他既欣赏马秀英,也有纳娶之心,便坦然应允:

“也好。正好郭指挥使近日在六合前线又立新功。待此番战事稍歇,我便传他回合肥述职,届时当面与他将这门亲事定下,也全了礼数。”

马秀英闻言,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她虽性情稳重,此刻也不禁面露喜色,落落大方地向石山行了个万福礼,声音温婉却清晰,道:

“妾身,谢元帅垂青!”

正所谓好事成双,石山今日初得爱女,又接连定了两桩美事,正是家宅兴旺,喜气盈门之时。

仿佛连好运都赶着趟来,内宅中的家事尚未完全处理停当,前院便有亲卫匆匆来报,带来了六合前线的又一桩好消息:

元廷淮南行省参知政事赵琏,再度率领使团抵达六合城下,请求入境,重开和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