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元帅帐前罢歌舞(2/2)
石山将兵书放回,一旁的童四儿迅速接过书匣。
那少女手中一空,脸上更显飞霞晕红,赶紧退回黄彦文身旁。
“我军草创,文武人才都很匮乏,纵有兵书在手,练就精兵也需时日,黄公族中若有才俊,还请不要藏私,多多举荐啊。”
红旗营基业才筑,投资正是最佳时机,但自家知道自家事,黄氏年轻一辈虽有几个人才,却都不甚出众,恐难以出头。
对黄氏来说,联姻为上,送人才入军中、帅府为下。
石元帅明明已经看破自己的心意,目光却只在国色天香的幺女身上短暂停留,黄彦文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但大庭广众之下,却不好再纠葛此事,赶紧顺着石山的话,应道:
“岂敢,老朽回去就筛选子侄,明日再请元帅甄选。”
“好!”
黄氏女娇美异常,刘兴葛本不欲安排黄彦文献书的环节,但黄氏乃濠州大族,产业颇多,确实绕不开,此刻见石山不为美色所动,暗暗松了一口气,赶紧带着石山走接下来的流程。
“这是西城方……”
接见大户士绅的流程持续了小半个时辰,或是送人才,或是献物资,石山都一一笑纳,并勉励几句,以示重视,即便其中有几家本有劣迹,原计划寻个由头收拾的,也没有当场拒绝其献纳。
本就是一场军民相携的现场秀,石山自然不会搞得双方都太难堪,待仪式走完,大军在濠州官民夹道相迎中回到城中,已近酉时,刘兴葛早已命人备好酒肉,只待劳军。
将士们在外征战许久,也确实乏了,石山之前就计划好了回城劳军,并提前派信使做了安排,但即便暂时没有官军来犯的压力,也不能掉以轻心。
石山先安排乙一营(指挥使曾兴)替换乙二营(指挥使周十二)戍守城防,又安排好了各轮值营、队,强调了注意事项,便让将士们回到各自营中享受劳军宴。
“元帅!”
石山正待返回军营,被刘兴葛叫住。
“今日之事,实是下官考虑不周,请元帅责罚。”
“无妨。”
这些旧官僚,坏毛病不少,该敲打就得敲打,但想让这些人精尽心做事,就不能太过苛责,至少在有足够的人才替换掉他们之前,还不能做得太过。
至于大量调用民力犯忌讳之事,主要原因是双方磨合不够,此事本就不能摆上台面,石山要做的是从制度上预防类似的事发生,而不是揪着某个人不放。
“长史用心做事,我自会记在心里。造反大业不易,还请长史多多担待。”
当初在灵璧县被石山所掳时,刘兴葛知道自己死不了还能借此博取名望,面对石山没有丝毫心理负担;可自从明了君臣之礼,再面对石元帅,他便多了一些顾虑,说话也不那么干脆了。
“还有一事,须得请元帅明示。”
“说吧。”
“今日原本计划在帅府举办宴会。”
但凡大宴,酒菜都需提前备好,客人一般也会提前到场,都已经到这个时辰了,宴会应该早就准备好了,刘兴葛还要再请示石山,看来之前的敲打还是有些作用,但也只是有些而已。
“哦,此宴哪些人出席?所为何事?”
刘兴葛没看出石山的情绪变化,不敢卖关子,赶紧一口气道出:
“就是今日迎接元帅凯旋的部分士绅,城外严寒,时间安排又紧,不便士子一一尽展才学,正好借酒献策,请元帅详细品鉴。”
石山面色古怪,问道:
“是不是还有歌舞助兴?”
刘兴葛暗道不妙,但还是不敢欺骗石山,只能老实答道:
“确实有安排。”
石山颇为不耐地摆手,道:
“宴会罢了吧。酒水打包,交给士绅带回去与家人分食,算是本帅感谢濠州父老踊跃支持红旗营的谢礼。”
刘兴葛犹豫片刻,决定还是要尽到长史之责,劝道:
“如此,是不是有些不妥?”
“你不妥?还是我不妥,抑或是出席宴会的士绅不妥?”
不待刘兴葛回答,石山就接着道:
“俺就是个没甚见识的土包子,玩不来这些吹拉弹唱的高雅东西。若有濠州士绅觉得俺只有听得曲赏得舞,方能打天下,那大可不必委屈自己到俺帐下听用了。”
这话已经说得很有些重了,刘兴葛不敢再坚持,暗叹一口气,答道:
“下官这就回去罢宴。”
“老刘。”
刘兴葛正待转身,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突然愣住,元帅上一次喊自己“老刘”是什么时候来着?明明没过多久,却感觉如在梦里,
“我军立足濠州,确实需要本地士绅大户的支持,但他们也同样需要借助红旗营的力量,才能在乱世中保家兴业,咱们合作的基础是以我为主,而不是反过来。你明白吗?”
刘兴葛心惊,元帅这句话既是对士绅说,又何尝不是说给他们这些旧官僚听?
“下官谨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