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战前整训忙(2/2)

效果还不错,又陆续有三十余人前来投军。

这些自带备器械的投军者,不论士气还是可靠性,都要高于前几天以村社为单位整体招募的乡勇,石山果断将其编入了自己的直辖百户队。

……

胡溪村,都廨大堂。

“设使咱们的位置在这里,徐州城便在此处,黄河由徐州城北向东南方流入淮安路,房村站大概在黄河左岸的这一带,楮兰站还在房村西面,离胡溪村不到二十里。”

陈诚以茶水为墨、手指为笔,用茶盏充当各种地物,在桌几上为众人讲解此次作战目标周边的地理情况。

早年自觉闭门读书再难寸进后,为增长见闻结识仕林新秀,陈诚曾游历河南江北行省部分地区,由是略通徐州路一带地理,讲起来倒是头头是道。

“楮兰站和房村站相距约三十里,两站之间有驿道相连,楮兰站受到攻击,房村的鞑子只要得到消息,很快就能赶来支援。”

三十里的距离很近,即便算上信息传递的时间,房村敌军短则几个时辰,多则一日内,就能赶到楮兰站支援,义军若不能在此之前解决战斗,就有可能承受内外夹击。

当然,这一推论的前提是房村有数量足够且士气高昂的官军。

李武军户出身,见惯了大元军事体系底层种种乱象,并不认为小小的内地站赤能有这个实力和动员能力,对陈诚装模作样的纸上谈兵颇有些不以为然,插话道:

“你就说这两个站赤到底有多少人吧?”

站赤乃是蒙文“驿传”的汉译名,并非蒙古人的首创,但如大元这样扩充其功能和规模,在全国设立一千五百多处站赤及两万余急递铺组织,却是历代独一份。

因承担军情急务换马、朝廷公务使者投宿、专司货物运送等业务,一些边境站赤常备驻军,但内地站赤显然没这个必要,最多编练一些驿丁防贼备寇。

不过,冷兵器作战,青壮就是基本战力,有多少青壮就能编练多少“兵”,李武这个问题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其实,徐州路军民总管府就有辖区内各站赤的编制资料,但不知道这些资料是毁于破城当晚的大火,还是赵均用有意为之,出兵前就没跟石山提这茬儿。

站赤是有军事用途的官方机构,并不对民间开放,至少不会对陈诚这种层次的汉人开放,陈诚更不可能掌握这些资料,回答便少了几分底气。

“据闻,楮兰站鼎盛时充役站户不下两千人,配有马、骡好几百,但这些年站役越发沉重,站户恐有逃亡。房村规模稍小——”

陈诚说了这么多却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信息,李武听得有些烦,不客气地打断道:

“俺虽然没有到过楮兰站,可咱军户人家好歹经常跟站户打交道,大站四五百户小站百余户,马、驴多的百多头少的只有二三十。

要经常打仗的边地可能会多些,中原站赤甚少有站赤超过这个数的,楮兰站又没不是什么重站,再大,还能大过这个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