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当啥都別当吴王大都督(2/2)
这礼貌吗?这合理吗?
“快,快,快,叫医师来,给大都督检查身体。”
【言归正传,洪都一战85天,朱元璋率20万大军回援,陈友谅退至鄱阳湖,双方的决战一触即发。】
【同年七月二十一日,鄱阳湖之战正式爆发。】
【陈、朱双方近80万大军在鄱阳湖展开水战,对陈友谅来说,60万对战20万,优势在我。】
【事实上优势確实在陈友谅一方,陈友谅一方战船高大,从船上看首尾不相望;而朱元璋一方的战船还是三年前龙湾之战缴获的战船,其船只能仰望陈友谅的战船。】
【朱元璋知道自己一方战船没有优势,但是此时决不能退,一退就代表著认输,人心就会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关键时候老朱的好兄弟徐达站了出来,徐达作为先锋,利用小船的灵活性和陈友谅大军的傲慢,杀入敌军之中,夺得一艘战舰,斩杀千余人。】
【朱元璋大军旗开得胜。】
唐高宗时期
刘仁轨看著徐达的战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突袭战术好是好,可在实力面前並没有什么大用。
李治和武则天看道刘仁轨的行为,有些不解的开口问道:
“刘卿,看你点头又摇头,是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
“回稟陛下,以臣的经验来看,若是朱元璋方水战只有如此战船,没有其他办法的话必输无疑。”刘仁轨直言断定道。
闻听此言其他大臣都打起了精神,刘仁轨作为大唐水师名將,他在这一方面很权威。
“何以见得?”
“陛下,水战是一种利用载具战斗的形式,水战中载具的大小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时的突袭胜利只是曇一现,只要舰队整体还在,调整战术之后,利用载具的优势就能一举歼灭敌军。
另外臣观察天幕中水师战舰有火炮,而大的战船就能装载大的火炮,那火炮的威力就会更大,船坚炮利之下,暂时性的突袭胜利只是笑话罢了。
臣在白江口之战之所以能大败倭寇,就是依仗我大唐战舰远胜倭寇战舰,方才以少胜多。
水战的胜利不在於人多,人少,更多的在於水战载具的先进性。”
李治闻言面色严肃,他从刘仁轨的话语中听出了其意思,这是在隱晦的提醒他注意大唐战舰的建造。
“刘卿,你意思是若是有一日蛮夷的战舰远超大唐,大唐就无法再水战之中战胜对方?”
“陛下,臣只能说不无这种可能,虽然决定战爭走向的是人,但是水战,尤其是发生在海上的海战,水师载具是影响战爭胜利的关键。”
刘仁轨將事实说了出来,他知道这虽然可能会引起李治的不满,但是为了大唐能永远领先於世界,他刘仁轨必须说实话。
“那就麻烦刘卿將其整理出来,到时候我们放在大朝会討论,大唐在水师的建设上决不能落后,必须领先!”
“陛下英明!”
武將一方的声音格外的响,別管这是陆军还是水师,陛下看来打算给他们军方拨钱,那他们必须给陛下把场子撑起来。
刘仁轨深藏功与名,自己这一建言算是给大唐水师奠定了基础,或许千百年之后,史书上会记一笔:
“刘仁轨,大唐水师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