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把江野打造成我们北电的招牌(2/2)

“这里教会我的,是对专业的敬畏,是对创作的坚持,是敢为人先的勇气,也是面对全球市场时的那份文化自信。”

“我们在这里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艺,更是为了明百我们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艺术工作者。是迎合者,还是引领者?是闭门造车,还是拥抱世界?”

“《千年长歌》的取景地之一在布达佩斯。当我们把东方的故事,放在西方的场景里,讲给全世界听,並且他们愿意听、喜欢听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一代影人面临的机遇和肩负的责任他的发言,没有空话套话,结合自身实践,侃侃而谈,既有对学弟学妹的勉励,也有对行业未来的思考,格局开阔,气场十足,完全契合他学生、创业者、全球爆款製片人多重身份。

然而,台下的周,却一个字都听不进去了。

她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整个人僵在座位上,脑子里喻喻作响,只剩下主持人刚才的那句话在不断回放。

“导演系大三学生.江野——”

“大三学生”

“大三”

为什么?为什么?

江叔叔为什么出现在了台上?还是以大三学生的身份?

她彻底恍惚了,世界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击。

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去江野家吃饭时,她好奇地问过江野的母亲。

“林奶奶,江野叔叔多大年纪了呀?”

林奶奶当时笑的很和蔼:“他啊,看著年轻,都三十六七的人啦!”

她后来有一次和孟姐聊天,也曾小心翼翼地问过:“孟姐,江总他是哪年毕业的呀?看起来好年轻好厉害。”

当时孟子义的表情十分古怪:“他啊-毕业都快小十年了吧?就是长得显小,骗死人不偿命那种。”

三十六七毕业十年和大三学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在她脑海里疯狂碰撞,让她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充满恶意的玩笑所以那个她叫了那么久、敬畏有加、甚至有点依赖的江叔叔。

其实就比她大两届?

是个和她一样的在校生?

巨大的社死尷尬如同海啸般瞬间淹没了她,让她脚趾抠地,恨不得当场挖个洞钻进去!

她的脸颊烫得能煎鸡蛋,眼眶因为极度的窘迫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被骗感而迅速湿润起来。

不想活了:

副校长办公室办公室宽明亮,书柜里摆满了各种电影理论著作和奖盃证书,墙上掛著歷届师生的合影,空气里瀰漫著淡淡的书卷气和茶香。

副院长扈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正微笑著湖茶。

“小江啊,最近可是很少在学校看到你了。听说你的新公司,搞得风生水起,连媒体都说是今年文创领域的一匹黑马。真是后生可畏,给我们学校长脸了。”

江野微微欠身,双手接过茶杯,態度恭敬:“扈院长您过奖了。都是学校培养得好,在校期间学的本事、积累的人脉,才是创业的根基。一点小成绩,不敢在您面前张扬。”

扈强满意地点点头,啜了口茶,“会军院长前几天开会时还特意提到了你,很是欣慰啊。”

“你也知道,老院长马上就要退了,现在学校这些具体事务,暂时都由我来牵头。今天请你过来,一是看看你这位优秀学生有什么需要学校支持的,二来呢,也是確认一下上次你提过的那件事。关於你的公司a轮融资后,股份预留的那部分—””

扈强顿了顿,目光温和却带著审视地看向江野。

“学校基金会这边收到你的意向书了。小江,你这边最终是確定,愿意拿出百分之一的股份,无偿赠与北电基金会?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你想清楚了?”

江野放下茶杯,身体坐正,神情变得郑重而真诚:“扈院长,我非常確定。这不是一时衝动,是我和团队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饮水思源。我能有今天,离不开母校的悉心培养和一直以来的支持。这份情谊,不是用钱能衡量的。况且,您也知道,我和韩师姐牵头做的弧光联盟,里面很多核心成员,都是基金会里的师兄师姐。”

“於公於私,回馈母校都是我份內的事。”

“这百分之一的股份,我们设定了特定的权属条款。这部分仅享有分红权益,不参与流通和转让。也就是说,以后的收益,永远有母校一份。”

“这一点份额,虽不足以表达万一,但希望能为母校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弟学妹,能藉助基金会这个平台,获得更好的支持和起点。”

“北电是我们的根,根滋养好了,枝叶才能更加繁茂。”

扈强听著,脸上的笑容从客套转为由衷的讚赏和欣慰。

他轻轻拍了下桌子。

“好!说得好!小江啊,难得你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格局和感恩之心。”

“会军院长要是听到你这番话,肯定比我还要高兴。学校以培养出你这样的学生为荣。”

“这份心意,基金会收下了,我代表学校,谢谢你!”

“以后你公司有什么事情需要学校出面的,你儘管找我提!”

江野刚刚离开,扈院长略作沉思,隨即按下內部通话键,“让宣传科李科长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不过三分钟,宣传科李科长拿著笔记本匆匆进门。

见校长桌上摊著“股份捐赠確认书”,立刻会意:“校长,您是要部署江野捐赠的宣传工作?”

扈院长点点头,起身走到窗边,看著楼下熙攘的校道。

“不是简单宣传!江野这孩子,年纪轻轻就有这份反哺心,上千万的股份说捐就捐,这份格局少见。”

“我们不仅要好好谢他,更要把他打造成北电的招牌,让全校师生、让行业都看看,我们北电教出来的孩子,是多么的优秀。”

李科长赶紧提笔记录,抬头追问:“您具体有什么方向?我们马上落实。”

“回馈要落在实处,让他感受到学校的重视。”扈院长转过身,“明年开春的2017年艺考,把他请过来当明星考官。”

李科长快速记著,补充道:“要不要同步在官网发预告?提前预热一下,今年艺考关注度肯定能涨。”

“要,而且要大张旗鼓。”扈院长接著说,“第二,荣誉要上墙,让他成为校友標杆。主楼大厅的杰出校友荣誉墙,下个月就把他的照片掛上去。”

“明白!”

“校友刊明年第一期,封面给江野,內页做专访,重点写他从北电课堂到行业实践,再反哺母校。”

“比如他怎么用弧光联盟的资源帮学弟学妹改剧本、找投资,这次捐赠又怎么考虑的。校园广播每天早间时段,加一段校友榜样播报,把他的事讲给新生听。”

顿了顿,他文补充:“还有,年后开学的教职工大会,我要专门提江野的事,號召老师们跟他联动。”

“让导演系、表演系的教授跟他对接,把他的弧光联盟变成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跟著他的团队拍短片、参与项目。”

李科长把要点一一標红,抬头確认:“那整体定位就围绕青年校友反哺標杆產学研融合纽带来做?”

“没错,我们要把他打造成我们北电的招牌!”

(ps:今天两章7000字缓一下,明天开始,每天多更一章,日万!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