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合作(2/2)

黄建新不怕得罪人,表示支持商业片模式。

华艺这边,则是不疼不痒。

王忠军只用数据说话。

票房,收入,利润一报,就结束了。

反正我们赚钱,你们爱咋酸咋酸。

冯导在各路人马面前,也没有造次。

儘管不少话夹枪带棒,都指向了赚钱的自己。

“我觉得,还是要对观眾负责任。拍老百姓喜欢的片子。”

作为现实主义者,他开炮是分人的。

他可以一边横眉冷对千夫,也可以弯腰敬酒拍领导马屁。

票房好就行,其他的。

“都tm隨便。”他暗暗骂道。

其他的人,各有论点。

何迟导演痛斥发行上的地方保护主义,中国电影根本不是真正的市场化。

张一百,高群树则表示,自己並不喜欢艺术片。

希望拍出像银河印象那样的商业片。

张一百表示,自己的《开往春天的地铁》票房八百多万。已经保本。

“反正我是希望自己的电影卖钱的。”

贾章柯,则不在乎钱这个话题。

作为得奖专业户,他的电影从来都没有赔过钱。

新片《三峡好人》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售出版权,早已回本。

香港上映日也已经定在11月。

他想让內地观眾,接受自己的片子。

他拋出的,是创作自由度,价值观表达这样的话题。

甚至又加上了国际化的討论。

“世界上有很多的优秀电影,都值得引进国內。

我们要让国內的观眾多见一些好东西。

拉美,亚洲,东欧,有太多的好电影。

另外,对国產电影的保护其实也大可不必。

我们要让中国成为国际电影市场的大买家,这样才能提高影响力。

引入国外优秀电影,一起推高大盘,这不是好事吗?”

张卫平还没等结束就已经提前离席。

张国师的票房,加上刚刚得到的奥运会总导演身份。

在他眼里,这里的嗡嗡声实在入不得眼。

韩三坪也不行。

领导机构的相关人员沉默不语。

宣布了自己的青导演扶持计划。

首批入选的包括陆汌,王晓帅,寧皓,徐静雷,贾樟柯,寧才等等。

文艺的,商业的。体制內子弟,子弟的大颯蜜,体制外的新兴力量,面面俱到。

主打一碗水端平。

“得承认,他確实很厉害。”

蔡艺儂坐在外围位置,边观察场內,边跟刚来到会场的刘施施说道。

林远坐在韩三坪身边,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她此番前来,是希望拓展一下人脉。

看有没有电影方面的机会。

唐人港圈出身,在大陆属於外五线。

除了电视剧,电影完全势单力孤。

加上胡戈近期的车祸,正在多事之秋。

看看林远,又看看正瞧著林远发呆的刘施施。

“难吶。”

她嘆了口气道。

另一边,杨蜜也跟著李邵红,李晓婉来到现场。

“蜜蜜,你跟他......”

她意味深长的看看韩三坪那边,又看看杨蜜。

杨蜜先是在《老男孩》里客串评委,

又在《白夜追凶》里客串了角色。

意味著什么,当然不言而喻。

眼下,荣信达虽然余威尚在,但是已经在走下坡路。

周讯的离开,给了她不小的衝击。

她正在犹豫,要不要推杨蜜上去。

但跟周讯比起来,她的演技又实在不入李邵红的眼。

“程序化表演,快乐就是哈哈哈,

痛苦就是哇哇哇,从来不过脑子……”

对她评价不高。

作为北影厂出身的导演,她在京圈颇有人脉。

但去年的电影《生死劫》表现不佳。

她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到了《红楼》的这个项目上。

而杨蜜的心思,她也清楚。

她看看不远处的蔡艺儂。

蔡艺儂转头,两人对视了一眼。

心情复杂。

杨蜜跟刘施施,则在手机上聊天。

“这么多大明星。好羡慕啊,咱们什么时候能出头呢?”杨蜜有些感慨。

虽然周讯走后,她一度觉得自己要上位了,

但直到现在,连一部自家戏都没演上。

她已经决定自谋出路。

《神鵰》剧组的巴掌,让她坚定信心,一定要出人头地。

要成为桌上的牌手,而不是別人手里的棋子。

“karen姐给我规划好了路线。

她人很好的,你真的不考虑来我们公司么?”刘施施回復道。

“我啊?我再想想吧。”

她咬咬牙,给林远发去消息。

“林大导,你啥时候捞我啊?”

看著迟迟没有回覆,她嘆口气,放下了手机。

此时,主持人来到台上。

“下面,我们有请现场的特殊来宾,刚刚以《白夜追凶》创造了海外奇蹟的林远,

上台谈一下他对当下中国电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