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朱標出鞘(1/2)

那“共同决定”四字,朱標咬得极重,像是直接砸在王敬的背上。

这一锤定音,分明是將王敬的弹劾,毫不留情地定性为对抗皇权,动摇国本。

殿中文武百官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带著或震惊、或敬畏、或幸灾乐祸的复杂情绪,齐刷刷地投向太子朱標。

朱標身姿挺拔,面容平静得像一汪深潭。

可就是这份平静,此刻却透出一丝令人陌生的凌厉。

那双原本温润如玉的眼眸,此刻深邃得望不见底,其中仿佛有星辰流转,又好似蕴藏著无尽的风暴。

他没有出声,甚至没有挪动分毫,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却让整个大殿的空气都凝固了。

眾大臣只觉得背脊发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天灵盖。

这还是那个素来以仁厚宽容著称的储君吗?

以往只道太子殿下温文尔雅,是老朱的仁慈一面,谁曾想,这仁慈背后,竟也藏著如此令人心悸的锋芒!

“我的老天爷,这……这简直是又一个朱重八啊!这父子俩还要不要人活了?”

殿內不知有多少人在心里哀嚎。

这太子殿下,比之陛下,似乎还多了一份沉稳与內敛。

人人皆知其锋利,却从未见其出鞘。

而朱標,就是那柄被温润玉鞘包裹的绝世名刀。

可如今,这柄温润如玉的刀,终是亮出了应有的锋芒。

“刀子要藏在鞘里才嚇人”,

奉天殿內,这柄温养了二十年的刀终於出鞘。

老朱看著满朝噤若寒蝉的臣子,忽然很想放声大笑。

这些蠢材现在才明白吗?

朱家的麒麟儿,骨子里流的从来都是虎狼之血。

那股无形的威压,甚至比老朱方才的怒吼更让人胆寒。

因为那怒吼是烈火,烧得人焦灼,而这平静的锋芒,却像是冰封的深渊,让人连挣扎的念头都生不出来。

此时眾人这才想起一个传言。

空印案........胡惟庸案........

那些雷厉风行的处置,在当时,都被归结於陛下的残忍好杀。

可如今细细想来,许多细节,却又透著一丝诡异。

他们记得,曾有私下里流传的耳语,说那空印案,太子朱標的处置,甚至比陛下还要快,还要狠。

不少官员,都是在圣旨下达之前,便已被太子殿下的人秘密拿下,查抄家產,甚至连审问都省了。

还有胡惟庸案,牵连甚广,朝野震动。

可坊间却有传闻,说太子殿下在其中,也曾先斩后奏,传下不知多少老朱事后才知道的“口諭”。

一时间,殿中气氛更加压抑。

残忍好杀朱重八,仁厚贤德皇太子。

这个深入人心的印象,此刻在许多老臣心中,轰然崩塌。

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些年,陛下背负的那些骂名,那些“残忍好杀”的指责,是不是……是不是替太子殿下背了锅?

想到这里,不少人脸色都有些发白。

原来,这柄温润如玉的刀,远比他们想像的要锋利,要冷酷。

而陛下,那个看似暴躁易怒的皇帝,却甘愿当一个“背锅侠”,用自己的恶名,来衬托太子的仁厚。

这,究竟是帝王心术,还是父子情深?

无论是什么,都足以让这些自詡聪明的臣子,脊背生寒。

他们自以为看透了帝王家的把戏,却不曾想,最高明的把戏,往往就是让你以为自己看透了。

老朱目光缓缓扫过殿中。

那些平日里眼高於顶、自詡清高的文官,此刻一个个低著头,恨不得把脑袋埋进金砖里。

他看向身侧的朱標,目光里带著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

他这儿子,平日里看著温温吞吞,脾气好得不像话,总有人暗地里说他仁弱。

可今日这一手,不声不响,却比自己方才的雷霆之怒更让人心惊肉跳。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啊!

“刀子藏在鞘里嚇人,可这刀子一旦露了锋芒,那可就不是嚇人了。”

老朱心里想著,越发满意。

他这麒麟儿,果然没让他失望。

他想起当年自己带著朱標南征北战,教他看舆图,教他辨人心。

这孩子,骨子里流的,从来都是他老朱家的血,是那股子寧折不弯、敢把天捅个窟窿的狠劲儿!

只是被他自己收敛得太好,让这些蠢材误以为是绵羊。

这群蠢材,怕是坐著等咱走后,皇家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梦吧?

他老朱,从放牛娃爬上这龙椅,靠的是真刀真枪,是血海尸山!

什么时候轮到这群只会在纸上谈兵的酸儒来指手画脚,真是天大的笑话!

“王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