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缘故(2/2)

李东来端起搪瓷缸子,小口喝了一口,你別说,有阵子没有喝过高碎了,这味道还真是不错。

张师傅和张洪明这个时候,都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李东来。

“李主任,您为什么不愿意在全行业內推广半自动化设备?”

最终,还是张洪明忍不住了,迫不及待的问道。

就在刚才,趁著休息的空挡,他已经盘算过了,只是全京城改用半自动化设备,每年就能够多创造几百万的財富。

李东来喝了一口茶,轻轻放下搪瓷缸子,並没有回答张洪明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张洪明同志,我问伱,咱们工厂里生產出来的工业產品,像自行车,暖水瓶,搪瓷缸子之类的,都卖给谁了?”

“当然是人民啊。”张洪明虽不是统计人员,也清楚一些现状,点点头说道:“大部分是卖给了城里面的工人,也有一小部分卖给了乡下的社员,毕竟社员们大多比较贫困,没有太多的钱。”

“要是卖不掉呢?”李东来追问。

“卖不掉怎么会卖不掉”张洪明话说一半,脸色骤然一变。

现在物资匱乏,像粮食之类的,採用票券制度,確实可以避免哄抢。

但是像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大件產品,就算是不用票券,也没有太多的人买得起。

张师傅皱皱眉头插言道:“卖不出去,可以降价啊,咱们使用了半自动生產线之后,人力成本降低不少,价格也能便宜一点。”

“对对对,只要降价,一辆自行车卖三十块钱,我就不相信人们会买不起。”张洪明赞成道。

李东来呵呵一笑,道:“其实在咱们的工业生產中,人力成本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最大的成本还是原材料,是技术成本。”

“所以,只是单纯的採用半自动化生產,並不能大幅度的降低產品的成本。”

“与之相反,半自动生產需要的人力少了,从社会上招募的工人相应的也就少了,人们找不到工作,就拿不到工资,咱们就算是生產出再多的设备,卖不掉,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年月採用的计划供销,人们普遍认为日子过得苦,是因为物资比较匱乏,並没有通盘的考虑问题。

张师傅和张洪明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两人一时间竟然懵逼了。

他们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但是又讲不出来。

就好像李东来刚才是在理直气壮的胡说八道一通,而他们偏偏又找不到他胡说八道的证据。

梁拉娣也皱起了眉头,问道:“李主任,照你这么说,咱们永远都不能发展起来了?”

张师傅和张洪明都齐齐点头:“是啊,民眾没钱买產品,咱们就不能生產更多的產品,就不能招聘更多的工人,人们没有工作,就更没钱了,然后就更没有人买產品了,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

不得不说,两位大师傅的脑子都很灵活,瞬间就觉察出了其中的奇怪之处。

李东来缓声说道:“这就需要国內整体生產力的提高,应该全方位的提高生產力,步子不能跨得太大,应该將生產力的发展,转化为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生產而生產。”

当然,还有一点李东来没有提,那就是出口。

將產品卖到国外,然后换取大量外匯,再用外匯购买大量的原材料。

听到这话,两人都不约而同的点点头。

李东来接著说道:“所以,我並不赞成在全行业內实行半自动化生產,那样会导致大量的工人失去工作岗位,你们也知道,现在京城里有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整天在街上瞎逛,天长治久下去,难免会发生问题。”

“李主任,还是您考虑得周全。”张洪明讚嘆的点点头。身为工人师傅,他也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当年自行车一厂几乎发不下来工资,车间里的工人还捨不得离职,最大的原因就是工作难找。

要是实行了半自动化生產,再裁撤一批工人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要是不裁撤,那么半自动化生產的改造,还有什么用处呢!

“李主任,听群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师傅也连连讚嘆。

他已经明显感觉到了,他自己跟李东来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他的目光仅仅局限於机械厂的內部,而李东来的目光已经开始统观全局了。

梁拉娣也点头:“对,咱们应该小步慢走,先在轧钢厂实验室下属工厂內部採取半自动化生產,然后提高工人的工资,慢慢的拉升工人的生活水平,最后再通过轧钢厂实验室的工厂来带动国內的整体发展。”

“也许只要三五年时间,咱们的生活就能提高一个档次。”

李东来道:“也许过程还要更久一些,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齐心协力,总有一天能够过上好日子的,別的不敢多说,一家一辆电动自行车,家家锅里有一只鸡,总归是能实现。”

“一家一辆电动自行车嘶”

几人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现在电动自行车还没有上市,价格也没有確定下来。

但是要知道现在大部分老百姓连自行车都买不起,更別提电动自行车了。

另外。

现在乡下的社员们,一年到头,能够吃一顿肉就算是过上好日子了。

锅里有一只鸡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东来看著他们的表情,心中也有些惊嘆。

这年代日子过得如此困苦,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能屹立於世界之巔呢!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