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米乔生(1/2)

最后。

刘教授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请实验室二十一位研究员集体在项目计划书的后面签上名字,用学术声誉为李东来的东方头孢项目做担保。

当然了这种做法具备很大危险性,一旦项目成功立项,最后费了大量资金而一无所获,签名的研究员面临的可不仅仅是声名扫地。

大会议室里,刘教授拿著计划书,神情肃穆:“现在我提醒大家,这次的签字全凭个人自愿的原则,其中的风险大家应该很清楚,我就不囉嗦了。

不过,我还想多说一句,一旦东方头孢研製出来,国內的儿童就有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可以使用。

说完,他拿起笔在上面签上了名字,然后回到了位子上。

会议室內一片死寂,研究员们面无表情,似乎在思索背后蕴含的风险。

“哈,还是我老张来吧!”张教授沉思片刻,率先站起了身,走到计划书前,俯下身签上了名字。

“作为一个医药人,面对一项极可能成功,而且还能造福万千群眾的项目,如果碍於风险而不支持的话,我心中过不去那道坎。”

张教授的话似乎惊醒了那些研究员们。

他们陆续站起身来,神情严肃的在计划书上籤上了名字。

最后签字的是张青翠,当清秀的笔跡著落在计划书上时,她並没有为李东来感到兴奋,反而有些担忧。

从现在开始,项目是否成功已经不是李东来个人的事情了,它关係到二十一位教授的前途和命运。

李东来是否能担得起这幅重担。

对於李东来来说,这並不是一副重担,而是一个求之不得机遇。

东方头孢的化学式,检验方法和生產流程全都刻画在他前世的记忆中,他所做的只是费些力气,把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呈现给世人。

李东来从张青翠手里接过计划书,轻鬆的笑了笑:“诸位请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了你们的期望。”

对於李东来的能力,大傢伙还是很认可的,研究员见他如此自信,也就暗暗鬆了一口气。

二十分钟后,计划书摆在了张书记的桌子上。

隨著计划书而来的还有张青翠和刘队长。

“东方头孢,名字確实不错,但是,这是个什么玩意呢?”他拿著计划书翻了一阵,脸上掛满了茫然。

张青翠嘴角含笑,解释道:“东方头孢是李东来研究出来的一种二代头孢,具体的化学式是”

“別,別,你说的那些知识我也不懂。不就是签字嘛,我签就是了。嘖嘖,二十一位教授都不怕死,我身为京城大学的校长,再胆小的话,会被人笑话的。这个李东来啊,就会搞大事。”张书记苦笑两声,在计划书后面签上了名字,然后从抽屉里取出印章,『哈,哈』两下,使劲盖上一个红戳戳。

他把计划书递给张青翠:“怎么?你现在成了李东来的专职联络员?”

张青翠接过计划书,用手把稍乱的书页捋平,从帆布包中取出一个书夹子夹在上面,然后小心翼翼的把计划书放进帆布袋里。

“是这样的,李组长还在忙乎东方头孢的研究,而递交项目需要一个懂得项目的人,同部委的同志解释项目细节问题。最合適的人只能是我了。”张青翠大大方方的解释。

“对对对”张书记本来还想打趣两句,看到刘队长在一旁用奇怪的目光看著他们,他连忙正了正脸色,语重心长的说道:“张青翠同志,你身上的单子可不轻啊,有信心完成任务没有!”

“有信心!”张青翠重重的点点头。

两人正准备离开书记办公室,刘队长想了一下,走到张书记跟前小声说道:“书记同志,虽然东方头孢项目目前还没有通过部委的评估,没有立项,上面也没有下达具体的保密命令,但是我还是希望您能够把这件事控制在小范围之內。”

张书记自然清楚刘队长在顾忌刘峰,点点头道:“你放心,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

三日后,一辆绿皮列车冒著黑烟,沿著铁轨在平原上奔驰而过。

列车上,来自东南大学的孔思明教授和他的助手米乔生博士相对而坐,看著窗外秀美的景色,听著『况且况且』的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两人的脸上皆掛著难以言喻的疑惑。

“同志们,中午时间到了,有需要用餐的同志,请提前准备好饭票,今天中午餐车供应大米饭,素麵条,还有萝卜炒肉,青椒炒肉等小菜可以选择。自带乾粮的同志,可以到餐车接开水,开水免费。”

列车员清脆的声音把两人惊醒过来,米乔生冲孔思明笑笑:“教授,中午了,你想吃点什么?”

“麵条吧。”孔思明没有胃口。

米乔生从帆布袋里翻出1块五毛钱,和两张餐券,递给列车员:“同志,麻烦一份麵条,一份大米饭,有青菜吗?”

“清炒小白菜和素炒萝卜。”

“每样都少来一点。”米乔生点头。

“一共是一块三毛钱,这是找您的钱,这是票据,您收好。”列车员接过钱,开具了一张收据递给米乔生后,便接著往前面的车厢走去。

她把所有乘客需要的餐食信息收集齐全,才会返回位於列车前方的餐车。

待列车员走后,米乔生终於忍不住了,疑惑的问道:“孔老师,前几天不是刚开完部委会议嘛,怎么又要开会了?”

孔思明戴上眼镜从包里翻出一本医学期刊:“具体的原因还不清楚,部委打电话通知我们的同志,只是在电话里催促我们必须准时抵京。”

米乔生疑惑道:“我们接到了电话,那么其他医学院校的教授们也接到了电话,然后大傢伙从全国各地千里迢迢的往京城赶,这动静可真是不小!就算是王教授的庆大霉素审核会议,部委的同志也是提前半个月通知的。而这次竟然这么急,难道又有人搞出了不得了的新药?”

“新药哪那么容易研究出来?”孔思明抬眼看了一眼米乔生,他这个学生有天赋,也勤奋,唯一不足的就是太好高騖远了,整天想著怎么研究新药。

见老师神情不悦,米乔生也不再继续追问下去。

他扭头看向车窗外的风景,心中一阵鬱闷。

作为一个博士生,他目前连参与项目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跟在教授身后拎包。

虽然同学们很艷羡他,话里话外都透漏出米乔生是孔思明教授的关门弟子,待博士毕业后,肯定能留在医学院。

但是。

对於米乔生来说,医学院实在是太小了,小到连一间像样的无菌室都没有。

而在国外的期刊上,国外那些大型医药公司,都拥有先进的实验室,如果能够成功研製出一款新药,只是奖金都一辈子不完。

当然了,米乔生並不是太注重物质享受的人,他想有朝一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能够出现在期刊中,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能够成为引领医学发展的大老。

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幻想,只要他身处国內,就很难实现。

待抵达了京城,从部委同志那里拿到了会议提要,米乔生的心情骤然变得跟外面的天气一样冰冷。

“京城大学李东来研究员关於东方头孢的项目计划书”

李东来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竟然能够独自住主持研究项目了,而他现在依然只能跟教授拎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