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探事局(1/2)

第348章 探事局

在松风亭领命后,黑子马不停蹄地赶回了自家府邸,闭门谢客,开始构思如何搭建情报部门。

经过几天苦思冥想,再借鉴了之前做内应的经验,一个初步的框架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的想法比较直接,新部门主要设置内勤和外事两大机构。

内勤司是情报网络的大脑和心脏,主要负责管理工作与后勤支持。

因此,他打算在其下设立两个部门,机要处和培训营。

机要处主要负责整理、归档整个机构的内部文书。

所有外派人员的档案、履历、联络方式、任务记录等,都要在此登记;

此外,还要将各地送回来的情报备份,以便随时调阅。

培训营顾名思义,主要负责选拔和培养未来的情报人员。

这帮习惯在战场的拼杀的士卒,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才能转化成隐秘战线上的战士。

基于夜不收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明军中的经历,黑子还初步拟定了情报人员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

首先是敌后生存与机动,包括观星辨向、取水觅食、长途奔袭等一系列能力。

其次便是侦察,要学会潜伏隐匿、记忆地形、绘制舆图、判断敌军动向等技能。

至于格斗搏杀应该不需要他操心,反正选上来的都是精锐苗子,最多学一学短兵器的用法就好了。

关键在于培养情报人员的心理素质,有的人属于是脸上藏不住事,根本不适合做内应。

一个合格的内应,起码得学会控制情绪,还要懂得怎么面对突发情况,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有利决策。

此外,根据可能派遣的方向,外勤还需要掌握一些特定技能。

比如北方就得懂驾车驭马,南方就得熟悉舟船水性,京师人员甚至还需要懂一些基本的官场礼仪。

等考核合格后,培训人员将会根据其特长、籍贯等因素,被分配到外事局,准备外派执行任务。

对于江瀚指示的京师、湖广、福建三个主要方向,黑子也定下了打探情报的重点。

京师是明廷心脏,自然要洞悉朝廷动向。

包括皇帝的决策,朝中党争情况,以及对义军和关外后金的态度、重要官员的任免等等。

湖广方向则需要打探明军各部、以及义军的作战情况,用兵方向,胜负情况。

而在福建方向的任务就相对简单了些,主要是和郑家打交道。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看看郑家水军的虚实,或者悄悄收买一些懂造船技术的工匠。

这份架构和计划,在黑子看来,已经考虑得相当周全。

于是他兴冲冲地再次来到汉王府,将自己拟定的方案呈了上去。

江瀚在书房接见了他,接过那厚厚一迭文稿,仔细翻阅了起来。

然而看着看着,他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了不甚满意的神色。

半晌后,他才将手中文稿放下,随即叹了口气:

“唉,看来……你还是没完全搞懂我的意思。”

黑子闻言瞬间紧张起来,有些不知所措:

“王上,是架构有问题吗?”

江瀚摇摇头:

“这个部门的架子怎么搭,设几个处,是内勤还是外事,这些都是其次,是皮毛。”

“但是对于具体如何执行任务、如何运作情报网、如何确保内应的安全等方面,你却没有实际的措施。”

“这可是刀尖上跳舞,必须考虑周全。”

他拿起文稿,点了点关于外事派遣的部分:

“关于内勤和训练方面,你的想法基本没什么问题,可以先按这个思路来办”

“但具体到京师、湖广、福建这三个方向的派遣和行动,你的计划就显得太过笼统,甚至有些想当然了。”

黑子心里咯噔一下,连忙起身:

“末将愚钝,请王上明示。”

江瀚摆摆手,解释道:

“不同地区是有差异性的。”

“京师和福建方面,目前还算相对安全,属于承平地区。”

“在这些地方,你可以借鉴传统方式,伪装成商行、镖局、甚至是迁居避难的士绅家族,以此为掩护,逐步建立情报网络,徐徐图之。”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但在湖广方面,情况则截然不同。”

“这里是战乱之地,官军和义军你来我往,互相拉锯争夺,局面更是瞬息万变,混乱不堪。”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你还按照老思路,扮作什么商贾、百姓、书生等身份,无异于羊入狼群。”

“恐怕情报人员刚到湖广,不是被官军当成流寇给砍了邀功,就是被流寇直接抢掠一空,甚至裹挟入营!”

江瀚盯着黑子,抛出一个关键问题:

“我问你,如果你派往湖广的情报人员,不幸被流寇抓了,你打算怎么办?”

“有相应的预案吗?”

黑子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挠了挠头:

“这样……岂不是正好吗?”

“顺势潜伏进流寇队伍里,不就能更直接地打探消息了?”

江瀚摇摇头,厉声道:

“胡扯!”

“你莫非忘了当初在山西时,王嘉胤是怎么驱使流民百姓攻城的?”

“流寇抓了青壮,第一件事就是将其充作前锋炮灰,驱赶到战场上填壕沟、挡箭矢。”

“可别到时候情报没摸到,反而把咱们培养出来的精锐搭了进去,那才是血本无归!”

黑子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问道:

“是是是,末将考虑不周……”

“那依您看,该怎么办才好?”

江瀚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你问我?我还想问你呢!”

“你现在是这个部门的主事,难道事事都要我来解决?”

黑子闻言讪讪一笑,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

“王上您高瞻远瞩,还请您提点提点。”

江瀚沉思片刻,才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依我看,派往湖广这类战乱地区的情报人员,其掩护身份必须做出调整。”

“他们不应该是什么富商、学子,最好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

“有了手艺傍身,无论是流寇还是官军,都不会让他们上前线当炮灰。”

“反而更可能将其留在后方,为军队服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