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三年发展规划(2/2)

卫所制度的崩溃,根源在于官场腐败,配套的监督机制失效,而并非其本身一无是处。

甚至到了明末,那些还能打仗的募兵,其中不少都出身于卫所。

卫兵好歹摸过武器,或多或少的接受过一定军事训练,并不是那些完全没摸过武器的青壮乡勇能比的。

只要足粮足饷,再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原先孱弱的卫兵也能逐渐变成精兵。

而李自成正是看到了卫所制度在维持地方稳定、以及提供后备兵源方面的潜力,所以才提出了这个意见。

可尽管如此,江瀚对此仍然有些拿捏不准。

他摆摆手,决定暂时搁置这个议题:

“此事牵连甚广,不仅仅是军事问题,等日后从长计议吧。”

此时,赵胜又站出来,拱手道:

“王上,即便不论卫所,仅是这四十五万兵马,所需要的粮饷也不是少数。”

“要是出现什么天灾,恐怕难以为继啊。”

江瀚闻言,有些诧异地反问道:

“不至于吧?”

“这两年本王轻薄徭役,鼓励垦荒,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疏浚河道、兴修水利。”

“想来民间应该有不少富裕。”

他将目光转向农部主事李兴怀,

“你仔细说说,如今我治下三省,每年大致能收上来多少赋税?”

李兴怀点点头,随即出列禀报道:

“回王上,根据农部与户部今年最新稽核:”

“四川在册纳赋田亩,约有一千六百五十二万三千亩,其中新开辟水田、梯田约二十三万亩。”

“不算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十六岁以下孩童,在册丁口大约有九百万之多。”

“贵州方面,加上新收的水西之地,约有田亩一百六十万亩,丁口七十万。”

“云南大概有三百四十万亩,丁口一百八十万。”

“从粮食产量方面看,川中平原等地主要种植水稻,平均亩产约在两到三石左右,一年两熟;”

“山地多种植玉米,一年一熟,平均亩产约一石五斗。”

“综合算下来,三省每年的粮食总产出,应该在六千四百万石左右。”

江瀚听了这个数字,神色稍缓:

“六千四百万石?”

“这数字已经不少了,供养数十万兵马,应该绰绰有余才是。”

可李兴怀却摇了摇头,十分谨慎:

“非也。”

“臣刚才所报,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算下来要复杂得多。”

“首先,去年川北、黔北等地都有旱灾发生,虽然当地官府全力组织抗旱,但粮食减产仍不可避免。”

“仅此一项,便比预估少了近百万石。”

“其次,六千四百万石是总产出,咱们抽五成地租,理论上能收三千两百万石上来。”

“王上您当初称王时,曾诏告全川百姓,免税一年;”

“去年世子降生,又拟减免夏秋两税三成。”

“如此算下来,实际能收上来的税粮,远远小于三千两百万石。”

“若要支撑王上扩军计划,各地官仓压力巨大,一旦遇到灾荒,恐怕是捉襟见肘。”

江瀚听罢点了点头:

“如此细算下来,压力确实不小。”

“但是你们也别忘了,减税的粮食已经揣到了百姓的腰包里,他们是有一定抵御天灾的能力的。”

“五十万兵马,即便满打满算,一年所需的粮食也不过两百万石。”

“而那三十万民兵也并非完全脱产,应该是可以支撑的。”

“本王府库里积存的金银、布帛不在少数,军饷方面,短时期内不会缺少军饷。”

“再说了,扩军也并非一蹴而就,分梯次进行即可。”

“第一年将战兵扩充至八万,民兵至十五万;”

“第二年,战兵增至十四万,民兵至二十五万;直到第三年,才完全达成目标。”

“如此循序渐进,财政压力便能减轻不少。”

李兴怀听完,在心中默默算了半晌,这才缓缓开口:

“若是按王上的计划逐年推进,统筹得当,应该可以支撑。”

解决了粮饷问题,江瀚随即看向工部主事庄启荣:

“既然要扩军,你工部方面也要做足准备。”

“刀枪弓弩、盔甲火铳等军械的产量,必须跟上扩军步伐。”

“要是人手不够,那就立刻发文招募工匠,千万不能拖后腿!”

庄启荣闻言面露难色,出列奏报道:

“王上,招募工匠之事还好。”

“眼下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今工部设在成都府和保宁府的两处工坊,产能已接近极限,难以承担更大规模制造任务。”

“当务之急,是寻找一处合适地点,另外开设一处军工坊。”

“最好能将冶铁、锻造、火器制造、甲胄制作等工序集中一处,形成合力,方才能提升效率。”

江瀚闻言,沉思片刻:

“这个好办,既然要另起炉灶,你们就去重庆府綦江县。”

“本王记得,綦江周边既有煤矿,也有铁矿,原料可以就近获取。”

“而且此地濒临綦江,水运便利,正是设立大型工坊的理想之所。”

“这样吧,你们干脆搞一个綦江军器总局出来,规模一定要够大,足以满足未来征战所需。”

庄启荣点点头,躬身领命:

“遵旨,臣回去后就选派干员,前往綦江勘探选址。”

“争取尽快将军器局的架子搭起来,早日投产!”

最后,江瀚又看向学部主事王承弼,吩咐道:

“你们学部也要抓紧。”

“扩军拓土,最终还需要官吏治理地方,稳固根基。”

“尤其是云南初定,急需大量官吏填充各府州县衙,推行王化。”

“今年各地的县试、府试、院试乃至乡试,都要抓紧操办,严格选拔。”

“未来用人之缺口会越来越大,你们学部也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这样,干脆在保宁府、重庆府、叙州这几个人口稠密、文风较盛的重点府县,再增设几所官办学堂,扩大招生规模。”

“课程就按天府书院的来,挑一些农事、术算,律法之类的实学。”

“贵州和云南也不能忽视,要选派师资,给予一定支持,免得人家说我厚此薄彼了。”

王承弼点点头,躬身应道:

“臣明白,学部定当竭尽全力,替王上广育英才,以应时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