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1/2)
墨瑾公子从不让人失望。
第二日一早, 朱雀门小报头版便发了一则杨蔓娘的最新回应,名字叫《告清月散人书》,原文如下:
“尊敬的清月散人前辈, 我原以为, 公既为汴京话本小说界的元老人物, 在李氏小报之上, 在汴京父老面前,必有高论,没想到竟出此粗鄙之语!
吾有一言, 还请足下静听!
足下说我女流之辈,牝鸡司晨,我不知足下腹中有几斤仁义道德, 但想来应该不多, 毕竟唐诗有云,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知足下穿着你口中所谓的女流之辈给你缝的衣裳, 这般狺狺狂吠之时, 是否会有一丝心虚脸红。
另外,足下说我写出的话本儿只有情情爱爱,贻笑大方,我暂且先不辩驳,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但为了公平公正, 不如你我二人各写一本话本儿,让看书之人来评判。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呵呵, 朱雀门墨瑾在此,散人可敢一战否?”
杨蔓娘这一段回应开头的灵感,来自老三国里诸葛亮骂司徒王朗,当时看电视剧的时候,就觉得诸葛亮非常的有智慧有学识有风度,竟然用三寸不烂之舌便将司徒王朗骂死了。在这里,杨蔓娘当然不可能把清月散人骂死。毕竟,清月散人可没有司徒王朗那么高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不过,这一篇《告清月散人书》也着实让无数汴京人开了眼界。
御街,朱骷楼茶馆。
这里是汴京七大茶坊之一,不光有最好的凤茶,还有最好的点茶娘子萧莲花,所以,每天来这里喝茶和休闲交友的汴京人络绎不绝。
这些人里既有文人墨客,也有市井百姓。这会子正是午饭过后,品茶的时间,众人一边喝茶,一边热火朝天的讨论墨瑾公子和清月散人之事。
杨蔓娘之前的判断不错,以她如今在汴京的家喻户晓的程度,清月散人那般公开讥讽,确实掀起了不小的热度,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她回应的《告清月散人书》。
“哈哈,钱兄,看了吗,墨瑾公子的战书?”
因为杨蔓娘在《告清月散人书》的最后,问清月散人可敢一战,所以很多人干脆把这段回应称为战书。
“看了,确实了不得啊了不得!要我说,我虽然是个男人,但也不得不说,这次清月散人的所作所为确实是落了下乘,那墨瑾公子实在是厉害有格局,一句事实胜于雄辩,就强过清月散人多矣!和她这高明的回应相比,这清月散人之前什么女流之辈牝鸡司晨的话,确实都是不堪入目的粗鄙之语啊!”
“确实!这《告清月散人书》明明怪有礼数的,也没有一个脏字,但里面的意思却实在是犀利啊,我看了都为清月散人脸红!说起来,墨瑾公子说的也在理,那清月散人确实是汴京话本小说界的元老人物,没想到这么小家子气,居然在小报之出此粗鄙之言!说什么女流之辈,牝鸡司晨的,这写话本儿还分什么男流女流的,各凭本事就是了!我倒是觉得墨瑾公子骂的好!”
“可不么,再说男子汉大丈夫,欺负一个女人,算什么本事!”
“额,他好像也没欺负过啊,瞧瞧如今给骂的灰头土脸的,似乎是那墨瑾公子占了上风呢!”
“呔!那岂不是更丢脸了!”
这样的讨论,在接下来的几日,已经是各大酒楼茶肆里的常态了,几乎所有的公共场合里,人们都在议论此事,如果大宋要是有个热搜榜的话,想来“墨瑾公子与清月散人”“墨瑾公子回应”“《告清月散人书》”这些相关词,估计后面会标注一个大大的hot。
世上到底是明事理的人多,虽然一开始因为清月散人的讥讽,有不少人被带了节奏,都对墨瑾公子的女子身份颇有微词,但是杨蔓娘这篇《告清月散人书》一出,百分之九十的都熄火了。
大家都发现,这小娘子虽然不露面,但这脾气却是真的刚,根本不是个会息事宁人的主儿,被惹了是真的会怼回来啊。尤其是墨瑾公子那句,不知足下穿着所谓的女流之辈给你缝的衣裳,这般狺狺狂吠之时,是否会有一丝心虚脸红,实在是骂的太犀利了,大家都有母亲妻子和女儿的,带入之下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儿,倒是对清月散人的做派越发瞧不上了。
说起来,杨蔓娘的《告清月散人书》,除了这些,其实还为汴京带来了一个变化。
那就是,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汴京人都不再说什么女流之辈,牝鸡司晨的贬低女子的话了,若是有人这么骂人了,旁人就用墨瑾公子《告清月散人书》里的话直接回怼回去,让对方臊得抱头鼠窜。
许多汴京的妇人们,甚至是祖母这一辈,看了《告清月散人书》,也都觉得心里熨帖,不免对原本无感的墨瑾公子路转粉了,倒是让杨蔓娘有了不少姨母粉和奶奶粉。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此时此刻,对于墨瑾公子的忠实的女性书迷来说,和清月散人的纷争才刚刚开始。
今儿个恰好是六月六,晒书节。
无人到穷巷,长日守闲居。宿火惟烘药,新晴还晒书。自古以来,但凡有人类社会,必然会有沐浴清洁。
究晒书节形成的原因,还要从南方说起。六月江南刚刚度过漫长潮湿的梅雨季,天气晴朗,是晾晒的好日子,所以这段时间家家户户清洗晾晒衣服书籍和家具,用来除去梅雨时节的霉变,所以,时间长了,民间渐渐约定成俗,在六七月里晒书晒衣裳。渐渐的便有了每年六月六的晒书节和七月七晒衣节。然后,这样的节日又从南方传到北方,变成了一年一度的晒书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