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2)

杨蔓娘发现。

这位住在望舒阁的皇城司指挥使, 是个非常好伺候的客人。

除了最开始来的时候,让她掌了书房里的灯。

要了一壶茶和一叠子炒蚕豆以外。

便没有再使唤过她。

杨蔓娘后面上工的一个时辰。

几乎都是在三楼最边儿上的耳房里呆着歇息。

一直到下工的时辰。

比原本在二楼做灯烛侍女的时候,轻松了好几倍。

回去的时候。

外面稀稀落落的下着小雪。

杨蔓娘裹着羊皮裘。

借着街道两旁店铺外的灯笼光亮。

一路小跑着回到小鱼仔儿巷子。

家门口儿。

老二杨士林正穿着羊皮裘扫门前的雪。

“大姐回来了, 快进屋暖暖吧!”

见着杨蔓娘回来。

杨士林嘿嘿一笑。

这样下雪的天气, 不光她家要扫雪, 南熏门这边儿, 好些人家晚上都要出来扫雪。

南熏门这边儿地势低,容易积水。

虽然下的只是小雪,但也要隔两个时辰, 就出去把小路扫开,还要及时的把房前屋后的雪也扫干净了。

一直以来,这一片儿家家户户都这么干的。

不然的话, 不但早晨出行就会很麻烦。

而且, 雪积在墙根儿,时间长了容易把房子泡塌的。

南熏门这边儿的房子, 大都是土木结构,不结实。

而且,不但如此。

天晴了, 还要及时扫房顶上的积雪。

不然, 房子被雪压塌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正在外间厨房做夕食的老三杨盼娘听到了动静。

推开屋门。

笑着道:

“大姐,你先进来换个衣裳烤烤火吧,饭马上就好了!”

杨蔓娘点了点头没有推辞。

她小跑儿了一路,棉布鞋的底子早就结了冰开始踩高跷了。

脱下身上的羊皮裘。

坐在外间儿的绣墩儿上, 费劲的把棉布鞋从脚上拔下来。

一边放在灶台底下烤。

一边心里暗暗发狠。

下次拿到稿费, 说什么要买双羊皮靴子!

这双脚,跟着自己实在遭罪了。

“开饭咯!”

今儿个的夕食并不复杂。

杨盼娘熬的是红糖米粥,贴了两个白菜素饼子。

这伙食, 虽不能和那些殷实人家相比,但在南熏门这片儿,绝对算的上不错了。

要知道,这一片儿。

好些艰难的人家,一天才吃两顿水饭。

“大姐,你喝这一碗吧!”

老三杨盼娘将米最多的一碗递给她。

笑嘻嘻的道:

“大姐今儿个在矾楼,有什么新鲜事儿吗?”

杨盼娘整日都在家里,虽然这两日有了羊皮裘,但下这雪,也没有机会去太远的地方。

所以。

对外面的事儿,总是格外的好奇。

几乎每次都杨蔓娘和老二杨士林回到家,她都会问上一问。

杨蔓娘倒也不觉得不耐烦。

虽然在她看来。

矾楼是有钱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她本人在矾楼的生活,也不是多么有趣。

但依旧耐心的挑一些有意思的事儿跟她说。

两人正说着话儿。

杨士林从外面进来,抖了抖羊皮裘上的雪沫儿。

洗了手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

端起自己的那一碗红糖粥。

一边喝,一边问起了小说的事儿:

“大姐的小说,是后天上报吗?”

“对,是后天。”

说到这个,杨蔓娘顺便算了算日子。

如今的小报,不像现代的报纸那样每天都有,大多都是七天或者十天发刊一次。

朱雀门小报,就是七天发一次。

那下一次发刊,就是九天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