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安置(二更)(2/2)
沈璎挑眉:“你可以没有,但你的族人呢?从前的栖族人可以世代游牧,但如今来了梁国,你们总要入乡随俗的。梁国人以农为本,若是没有地,你的族人便只能租地主家的地过活,每年要交两重税,官府一重,地主一重,剩下的粮食还不知能不能饱腹。你们不远千里赶到梁国,就是为了叫族人沦为佃户的?如此,可对得住一心一意信赖你们的族人?”
王绰继续施压:“你们族人是否能有安稳生活,全在你一念之间。”
全族的重担不由分说地向赫连袭来,老实人已经快要撑不住了,父亲在时,赫连哪里要承受这般压力?
裴杼看他也怪可怜的,不忍心再逼他:“其实你们只要留下,县衙自会替你们办好户籍,从今往后你们便是永宁县人,只要不犯法、不生事、不作乱,县衙会待你们一视同仁,像保护县中百姓一样保护你们,不让你们再受胡人侵扰。”
赫连已经开始挣扎了,确实,只要选择留下,他们就能有名正言顺的梁国身份了。
裴杼撂下最后一击重击:“待你们留下,住处自有永宁县安排,且即刻就有活干,工钱比照永宁县百姓,不会短了你们一分。话已至此,你且自己下去想想再回话吧。”
赫连稀里糊涂地过来,又稀里糊涂地被送出去了。他一出来,便被族人给围住,众人都迫不及待地问他幽州的安排。
赫连挠了挠脸颊,言简意赅:“幽州不愿意收我们。”
不出意料的回答,众人相继沉默了下来。
赫连看族人们如此,心头也不好受,于是又道:“但是永宁县愿意接纳我们,愿意帮我们盖房子、给地、给户籍、还给活、给工钱。”
一连串的给,听得众人心思浮动起来。有前面的幽州做对比,永宁县能对他们如此,栖族人如何能不感动?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啊。
众人望着赫连,急切道:“那您怎么看?”
赫连回望他们,从他们满是希冀的目光中看到难以言表的信任,仿佛只要他开口,不论去哪儿族人们都会跟着。赫连头一回被如此信重,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责任感来,父亲贸然离开,都没有丢下半句话,他得替父亲将族人们安顿好。与其奢望去幽州,不如先给族人寻一份眼前的安定。兴许眼前的,才是最好的。
“还是留在永宁县吧。”思虑再三,赫连终于做了决断。
数千栖族人瞬间吃了一颗定心丸。通加长老在时他们听长老的,如今长老不在,他们就听长老儿子了。赫连与通加长老可是亲父子,他的意思肯定就是长老的意思。
留在永宁县,一准没错!
赫连下定决心后,立马转身告诉裴杼。
裴杼也敞亮,当场带着他们去修房子。永宁县各村都有不少破旧的老房子,这里从前也都住过人,可自打胡人频繁南下,稍有积蓄的人家早就搬走了,这屋子也空出来不少。再有便是阖家为胡人所害,房子也空了下来。
当然,仅靠这些空房还不够,裴杼准备发动百姓在周边新建一些房屋。只是八千栖族人肯定不能放在一块儿,得打散了,融入到各村中间。他不希望日后还有什么栖族人、幽州人之分,不论什么种族,他们都只能有一个身份,永宁县人。
裴杼将这些情况都给赫连说明了,赫连这位老实汉子也好说话:“大人安排就是,咱们只要有个地方住就成。”
不只是赫连配合,底下的栖族人其实也是积极配合,落脚之后,他们便盼着能有自己的房子,干起活来特别卖力。
他们乖乖听话,裴杼也就好安排了。
县衙这边钱一到位,整个县都开始动了起来。反正有州衙给钱,裴杼只管比照着市价来给工钱,没多久便将房子修得差不多了。
除赫连外,裴杼还让王师爷帮他挑了几个地位颇高、为人正直的,让他们一边监工,一边负责教栖族人说汉话。语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学会的,得交流才行。等房子修好了,裴杼又让他们一块儿去修路,甭管熟不熟,多在一块儿干几天活就熟悉了。
赠春坊通外县的那条路早就得修,只是一直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今多了栖族人,正好解决了工荒问题。
栖族人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大的作坊,听闻里面的一小瓶香露价值好几贯,每日供不应求,众人都肃然起敬。
一小瓶都能卖这么贵,还供不应求?那这赠春坊到底能挣多少钱?
通加长老总说永宁县穷,可他们怎么觉得永宁县还可以呢?
等栖族人知道了赠春坊后,裴杼更是同他们许诺,只要女眷手脚利索且会简单的汉话,便可以去赠春坊做事。即便选不上的,也可以去山脚下采摘花木卖给赠春坊,也能有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