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1/2)

密旨传召。

陆慎如当即让人将陆怀如请了过来。

诏书就在眼前。

陆怀如没有当先打开诏书, 只是问去前来传信的大内侍卫。

“皇上病重?”

“是。”

“因何病重?眼下如何?”

“皇上突发昏迷,实在清醒的片刻写下诏书传与娘娘和侯爷!至于旁的,臣并不知晓。”

陆怀如缓缓皱了眉, 陆慎如跟她对视了眼神。

姐弟二人这才打开密诏,一眼看去, 二人皆微怔。

皇上传的这道密旨, 竟是一道封后诏书——

皇上欲封贵妃陆怀如为继后,昭告天下,让她母仪天下。

陆怀如少时便被僧道批命乃是稀世罕见的凤命,陆氏并不为此欣喜, 反而苦恼不已。这凤命,她避了又避, 可到最后,她还是入了天家。

文武相抗,永定军需要陆氏血脉登上高位,她开始需要这凤命成真。但这么多年, 皇后不逝, 皇上无法册封继后, 她只能在这贵妃之位上等了又等。

今日,她等了许久的这道圣旨, 竟就这么来了。

殿中一时只剩下姐弟二人。

二人皆是一默。

陆怀如轻轻叹了一声,“我昨日还去探过皇后娘娘, 娘娘虽未见我,我却听闻娘娘精神尚可, 不可能立时殡天。”

陆慎如压眉不言。

这道封后诏书,他已期盼多年了。只要娘娘做了皇后,外甥逢祯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上嫡子, 是太子的唯一人选。

但他实在没想到,皇上的封后诏书竟此时到了,而皇后还没殡天。

皇上突然有此密诏相传,是什么情形?

他转身叫了人过来,“行宫可有消息传来?”

说着又打发了人,“速去行宫探得皇上状况!”

他吩咐下去。

崇平不时来报,说行宫眼下还没有消息过来,但过了两刻钟的工夫,互有先前陆慎如派过去每日问安的人,折返而回。

“侯爷,见不到皇上了!”

话音落地,姐弟二人不禁对了个眼神。

行宫看来真的出状况了。

只是他们远在京城,无法立时探知行宫之内的事。

陆慎如立时再派人手不断往行宫而去。

陆怀如沉默深思。

就在这时,山房别院的侍卫突然来报,倒那汉人细作,有话要禀侯爷。

陆慎如未再动刑,养了此人多时,为的就是这一天。

此刻行宫尚无消息传来,他直接道。

“带他过来。”

*

京外。

杜泠静跟随廖先生,见到了父亲身边的幕僚楚牧。

眼前的人瘦弱羸弱到,几无当年追随父亲的风姿。

杜泠静险些没能认出他来,而他亦反复看了杜泠静许久。

“姑娘,已然长成大姑娘了,阁老若还在世,眼见姑娘如今模样,不知如何心绪?”

杜泠静鼻头一酸,眼眶亦发热。

她问楚牧,“先生,您这些年在何处?缘何不回青州寻我?”

但她问去,楚牧只摇头。

“非我不想找姑娘,而是这一程凶险,阁老出门前就有交代,刀山火海他自去,盼姑娘安稳留在家中,三郎能护好姑娘。”

这话说得杜泠静微怔,“三郎……”

她想起三郎在爹过世之后,特特寻到陆惟石,同他说得话。

“爹将我全全托付给了三郎?”

“是,不然阁老怎能安心离去?”

“所以父亲当年到底回朝堂去做什么?又因何半途丧生?”

她问出了这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楚牧极长地叹了口气,廖先生给他续了茶,他道谢。

“阁老许多事,并不曾与我直言,兴许是涉及太深,说出口便是祸害他人。”

他道,“但阁老说他是拂党中的一人,是拂臣。什么是拂臣,为了家国百姓,哪怕违抗君意而为,便是拂臣。”

“我最初想,阁老也好,又或是廖先生与我们这些人,我等皆是拂臣,是该为家国不顾个人安危。”

他说到此处顿了一下。

“但直到今岁,我终于在京城认出了那个当年引阁老上山的人,我才知道阁老这话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父亲本不该上那座山,他果然是被人引上了山去,遇了山洪。

杜泠静嗓音微抖,“是谁?”

楚牧默然看了她的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