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2)

一时间, 殿内俱静。

柴稷白着一张脸站在御座前不动,只是看着陆安。

陆安也在看着他。

没有迟疑,没有畏惧, 只有平静,以及那一往无前的气势。

柴稷突然想到了自家尚书左仆射对陆九思的称呼——

国士。

陆安,陆九思,他不只是他的贤才, 同样也是大薪的国士, 他眼里有他的政治抱负,却也有这天下百姓。

‘骂得可真狠啊……’

柴稷承认,他确实有些被骂“醒”了。

如果不想大薪以后“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不想出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样的情形, 他行事也该三思而后行, 不能再如之前那般, 随意想想就去做了。

一篇《阿房宫赋》, 短短的瞬间,柴稷后背的冷汗已是湿透了衣服,额头上满是豆大汗珠。

柴稷深吸一口气, 正要开口, 肋骨顷刻间有些抽痛。

他也着实被陆九思写的《阿房宫赋》气到了。气的不是陆安本人, 仅仅是出于一个皇帝被举子指着鼻子骂时的本能反应。

尤其是那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这可是在文武百官, 在省试举子的注视下,似重锤砸在他头上——

朕何曾如此被指责过?

我爹都没那么骂过我!

愤怒自帝王尊严中升起, 可这愤怒中,却又夹杂着对自身失误的羞愧。

“陆卿。”柴稷忍着肋骨的抽痛,再次开口:“你的《阿房宫赋》,朕收到了。”

更确切地说——

“你的谏言,朕也收到了。”

柴稷语气严肃,俨然是要来真的了。

“朕不知当如何做,才能让你信朕已有悔改之意。但朕答应你,朕当即刻停止宫殿的建筑,下狱的内侍也绝不会放出。逼死百姓的豪强当偿以命偿之,且家财尽没,悉数分予受害百姓。而死者家中若还有活人,朕将赐田百亩,养其直至终其天年。往后,朕绝不再建新宫,且从今日起,宫中用度减半至年尾,以抚民心。”

这样的教训,有一次就够了。

而且……九思真的骂得好凶_(:3 ⌒?)_

既骂他昏君,独夫。

又骂他再这么下去,迟早是个亡国之君,四海如秦末那般狼烟四起。

骂得声情并茂,文采斐然。骂得柴稷差点心态炸裂。

“朕……”

柴稷还想再说些什么,但他心态已经很崩了,到这时,他也只能面色由红到白,又从白到红,勉力按下自己的愤怒和反驳陆安的心情,最后一咬牙,一跺脚:“散朝!”而后掩面而去。

陆安在身后拱手:“恭送陛下。”

柴稷:“……”

不停地默念这是自己的骊龙之珠,这一次是自己过分了……念着念着,柴稷却又忍不住露出了个笑。

生气好啊。会生气才是代表着九思他在意朕的行为。若非他在意朕,在意这天下,怎会如此不留情面?

这样的生气,朕宁愿多受几……

想到那首《阿房宫赋》,柴稷又抖了一下。

心里迅速改口:这样的生气还是少一点好。可不能把九思气坏了。

*

官家走了,留下一群被震撼到失语的朝臣和举子。

除了震撼陆安的才华本身,也在震撼……这人是真敢骂啊。

御史们看着陆安的身影,眼中全是赞叹和向往。

他们意识到了,他们的上谏还有很大的漏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虽然指着官家鼻子骂亡国之君这样的行为不能常用,但他们可以模仿《阿房宫赋》,骂点别的啊!

学!都学起来!

陆九思,你有想法来御史台吗!

眼见着乌鸦们那一副看一大块无主好肉的样子,其他官员皆是嘴角一抖。

御史台……后面不会真的变成《阿房宫赋》的模样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