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2)

“或许你们可以用尺子量一下?”陆安试图提出建议:“均分一下, 看看是谁占的位置多?”

两名同窗异口同声:“量过了,他多占了三厘/五厘。”

两人顿了一下,再次异口同声, 气势汹汹:“你胡说什么!明明是你多占了!”

陆安接过那把尺子,再次陷入诡异的沉默。

因为那把尺子的测量并不能精准到“厘”,所谓三厘/五厘,纯粹来自他们的臆测。也就是说尺子精度不够, 无法仅靠尺子让他俩心服口服。

“我来给你们量, 但是有一点,你们必须完全相信我的判断,如果你们不信我,那我量好了你们也不会信的。”

听陆安这么说, 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点头:“九郎, 我们当然信你!”

陆安就让人拿根炭笔来:“桌子可以划吗?”

“可以!”

“可以!”

陆安拿着炭笔在桌上画射线。

初中几何知识。

有线段ab, 从a点随意画一条射线ac, 在ac上取两个点de, 并且ad=de,这里可以用尺子取点。

陆安一脸认真地在那里画线取点,她做的事情在旁人眼里只觉莫名怪异, 但本着对她的信心, 一个两个大气不敢喘一下, 只是直勾勾盯着她的手。

陆安再把点e和点b连接起来,过点d做eb的平行线在线段ab上, 得点f。

“好了。”陆安很庆幸, 虽然自己学文了,但初中几何知识没有忘光:“这里就是你们桌子的中点。”

同窗们惊奇地张大嘴巴。

哇——

“看着真的对半分了诶!”

“好神奇!”

“这么划拉几下, 居然比尺子量得还精准!九郎你也太厉害了!”

他们盯着陆安的手试图分析,但是除了把刚才对方的行为死记硬背进脑子里,别的一点也没有分析出来。

只能在心里默默感慨:这天底下上还有九郎不会的东西吗?

同窗甲和同窗乙也很满意,用中点确认了是谁的责任后,直接用木条在中间划了分界线,两人约定好谁过线谁道歉,又愉快地和好了。

这件事后来传到了外头,还有人写了小故事,夸陆安能够和谐同窗,消弭风波,实在是众学子榜样。

陆沂舟听了这故事,十分惊奇:“阿兄竟也是兼修这墨家之道么?”

“也?”陆安双眼望去:“还有谁一样兼修墨家?”

或者说,这个年头,居然还有人在正经学墨家?

“二哥。”陆沂舟脱口而出一个陆安没想到的人:“我还记得我小的时候他用铜镜哄我玩儿,把铜镜放在日光下一照,铜镜背面的墨文图画就会出现在影子里,纤毫无失。”

陆宇嚷道:“我也见过!二哥还拿大镜子悬挂起来,水盆放在镜子下面,居然可以直接看到四面八方!可神奇了,二哥说《淮南万毕术》里对此就有记载了。”

陆寰说:“不过二哥近些年已经不做这些事了,可能改了兼修了吧。”

陆容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在那里埋头继续研究《本草纲目》。

陆安瞧了瞧时间,说:“也过了一天了,你们回配所吧,余下的草药明天再对照。”

其他三个人拜别陆安后都走了,唯有陆沂舟留了下来。

陆安疑惑地看着她:“怎么了,沂舟?”

“我就不回去了,我留在衙门,把这些药草对照完。”

——房州知州很大方,直接把衙门里一间偏房划分给陆安,方便她和陆沂舟他们汇合。

陆沂舟将装草药的篓子拖过来,在烛光下翻开《本草纲目》。

陆安劝她:“不必太辛苦,这事也没有个期限。”

陆沂舟抬起脸,侧脸微微透着烛火光泽。

她弯了弯眼睛,笑道:“坤卦言:或从王事,无成有终。阿兄,沂舟也治《周易》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君王做事,即使没有做得好,但也要有始有终,把它做完。

没有做得好是能力问题,没有做完是态度问题。

陆安神色凝重,对着陆五娘微微一礼:“受教了。”

……

同着陆安的故事传出去的,还有三州文会要开展的消息。

这次参加文会的文人乃是房、均、通三州州学的学生,共比琴棋书画与诗词五样,其中诗和词放在一起比,五样里,哪州学生夺得第一的次数最多,哪州就是文会鳌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